2004年,國家發改委批準“售后服務評價體系”正式立項,2006年,商務部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標準《商品售后服務評價體系》標準,于2006年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的*一部關于商品售后服務水平的評價標準自此開始發生作用。2009年12月,《商品售后服務評價體系》進入國家標準起草階段。目前,這項標準已重新完善、充實以及多次召開專家座談會反饋修改意見,今年6月前,我們會形成送審稿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審批頒布。
服務業主要是以服務為主要方式的業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第三產業。我國把服務業分為兩類,一類是生產性服務業,包括金融、現代物流、高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等;另一類是生活性服務業,主要包含教育、旅游、商貿服務業、家庭服務業等。所謂的“服務業認證”其實是通過多種認證形式對服務業態里的組織進行認證,這種認證范圍非常廣,包括體系認證和產品認證;而“服務認證”則是針對服務業態里的服務特征進行的認證,兩者在認證對象上有質的區別。比方說某些服務業企業為了順應市場形勢,通常會申請多種管理體系認證,例如有些飯店申請了環境管理體系認證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雖然都屬于認證,但并不是針對服務特性,而是針對服務業企業自身的內部管理、內部特性。可當前很多機構為了保證認證數量,增加認證的兼容性,直接在管理體系的基礎上稍作更改便搖身變為服務認證,致使很多人誤以為服務認證就是管理體系認證。
a)培訓的內容應包括專業技術方面,以及營銷、顧客溝通方面,人員素質方面等;組織應有年度或定期的培訓計劃,并對培訓結果進行考核,確保服務人員的能力和素質滿足要求。
b)本條專門提出了對服務文化方面的要求。服務文化培訓指組織在內部對服務理念的宣貫,對企業文化中有關服務的價值觀的宣貫,商品或服務的優勢、特性的自我宣貫,以及商品或服務所傳遞給顧客的文化氛圍和文化優勢、感覺優勢相關的內容。(有關服務文化見5.1.7.3)
c)組織應對服務人員進行評優,包括技術等級、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并對服務能力優異者采取獎勵政策和職務晉升。員工關懷包括物質獎勵、榮譽褒獎、組織活動等形式。
國家重視、社會需要,可以說,這是我們售后服務認證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們開展這項認證最為自豪和自信的一點。首批發證后,隨著售后服務認證的不斷完善,先后又有美的生活電器、長沙中聯重工、江鈴汽車、奔騰電器、聯創集團、紅豆股份等十多家大企業獲得不同星級的售后服務認證證書,經過兩年的努力,我們的售后服務評價體系咨詢師隊伍也不斷發展壯大,這也是《商品售后服務評價體系》頒布實施以來發展成熟的標志。此次《商品售后服務評價體系》從國內貿易標準上升為國標,既拓展了該項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