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易投(zhongyuanyitou)完成心靈進化,走出‘半人時代’。”2016年9月18日上午,著名禮學家、清華大學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彭林先生做客岳麓書院,以《禮樂教化與走出‘半人時代’》為題開壇布道。彭教授指出,人類的進化分兩步走,*一步是體質(zhì)的進化,第二步是心靈的進化。用了一百多萬年,我們完成了體質(zhì)的進化,但直至今天我們還沒有完成心靈的進化。如果心靈的進化不能完成,我們將永遠處在一個‘半人時代’。要從“半人”再次進化為“完人”,就要用理性去戰(zhàn)勝我們內(nèi)心夾雜著的那些動物的野性。這種理性的資源和力量,對于我們中國人而言,就是中國的禮樂文化。
從《禮記》到《日知錄》,從孔子到錢穆,從治國到做人,彭林教授縱橫捭闔、貫通古今的學識把所有聽眾都深深吸引了。更難得的是,彭林教授并不是為講禮樂而講禮樂,而是緊密聯(lián)系當代社會問題、人心偏向,以及日常生活事件來談禮樂的教化意義。他時而嚴肅說禮、時而笑談典故、時而吟唱音樂,時而起身示范,可以說是全情投入的一次授課。這樣的講座對聽眾而言,的確是一場心靈的盛宴。
當大家都在敬服彭林教授的學識時,他卻說:“其實,這些在古代都是常識,是一般老百姓都知曉的事情,可是我們今天卻把它看成了什么了不起的學問。”雖是彭林教授謙恭,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代人傳統(tǒng)文化修養(yǎng)的薄弱,反映出我們對中國珍貴的禮樂文化的漠視和無知。
彭林教授強調(diào),禮樂文化是人和禽獸的區(qū)別,是文明人和野蠻人的區(qū)別,是中國文化的核心。今天,我們必須補上禮樂文化這一課,才能逐漸走出“半人時代”。
“半人時代”這個說法,彭林教授直言不諱,說是借用清華名教授梁思成先生的。從這里,我們的也可以看出彭林教授對清華學術傳統(tǒng)的傳承。梁思成提出“走出半人時代”的理念,主要是感慨于大學文理科分對學生知識和人格的割裂,學文的不懂理,學理的不懂文,梁先生認為這是“半人”。然而彭林教授卻將這種理念提升和發(fā)展了,不是在知識的層面,而是在一個更高的、人的全面發(fā)展和時代的整體進步的層面來談這個問題。可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發(fā)出了更有力量的呼喊。
這種呼喊也強烈地觸動了我的內(nèi)心。作為一個始終圍繞著教育、和教育圈各種人打交道的、還自認為有些精神追求的人,我明顯地感覺到了禮樂文化,特別是禮儀文化缺失給青少年成長帶來的問題。
這里,我想結合教育,以及自己對禮文化的粗淺理解,來談一點聽完彭林教授講座的感悟。算是聽講的筆記和總結,也算是對彭林教授的一種致敬。(x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