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國家認監委主任孫大偉,國家“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國家認監委副主任劉衛軍一行做客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中經在線訪談》欄目,就貫徹落實全國兩會精神,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充分發揮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的質量技術基礎作用等話題進行了討論。
“認證認可在國家質量提升行動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們將重點開展一批先導性質量提升行動,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同時拉升‘質量高線’,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孫大偉說。
國家質量技術基礎包括計量、標準、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4項內容構成一個完整的技術鏈條。作為其中重要環節之一,認證認可是一種國內外通行的第三方評價制度,由具備專業能力的第三方機構依據標準和技術規范,對產品、服務或企業的管理體系、人員能力等做出評價。
“認證認可是在供需之間傳遞信任。”孫大偉說,嚴守“安全底線”,就是要切實發揮強制性產品認證、進出口食品衛生注冊備案、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等的準入把關作用。拉升“質量高線”,就是要全面加強質量管理,增加高端質量供給,滿足消費需求升級的需要,讓中國消費者能夠更多享受到高品質消費品。
孫大偉表示,一些領域的先導性的提升行動已經開始。比如在農產品領域,圍繞農業結構性改革推動有機產品和良好農業規范等認證;圍繞中國制造2025,推行機器人和物聯網產品等的認證;圍繞服務業的提質升級,在養老、教育、衛生、保健、物流、金融等領域,加快推進服務認證等。
對于認證認可助力質量提升的作用,88歲的孫家棟深有感觸:“航天產品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把質量視作生命。”
“而認證認可工作在復雜產品和系統工程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質量保障方面作用巨大,這項工作能夠通過質量認證評價實現各產品之間的質量互認,從而促進集合成的產品和工程的質量提升。”孫家棟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