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猜共享單車之后該共享啥?
結果,一夜之間“共享充電寶”就忽然出現在公眾視野之中
在共享經濟火熱的當下
錯過了民宿、網約車、共享單車這一連串的風口之后
資本市場又發現了新大陸
既然沒有風口那就創造一個風口
于是乎共享充電寶就橫空出世了
所以
想趕上這一波共享充電寶的鄉親們
還不趕快上車?!
有多少人得了手機沒電恐懼癥?
讓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市場分析:
你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在餐館、機場還是其他一些公共場合,低頭族已經成為了大多數。
而其中,有一部分人患有一種嚴重的“病”----手機沒電恐懼癥。有的人看到手機電量低于20%時就開始焦慮,手機一旦沒電,就感覺同外界失聯,甚至出現恐慌、身體不適、惡心出汗等癥狀。可見人們對于手機電量的剛需程度。
2016年,智能手機出貨量達5.22億部,占同期國內手機出貨量的93.2%,智能手機已經成為當前市場的主流產品,甚至成為人身體的一部分。而眾所周知,目前智能機*大的瓶頸就是電池續航能力,在革命性的電池材料技術得到普及之前,共享充電寶將存在一定的市場需求。
當然,有人覺得共享充電寶解決的痛點還不夠痛,認為充電寶普及率相較汽車、單車高很多,所以不需要共享了。但仔細想想,對于出行人群而言,隨身背一個笨重的充電寶算不上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對于工作繁忙的快節奏群體來說,出門前給充電寶及時充好電也是一件麻煩的事。
說完了需求,再來看看供給。
目前,公共場所的插座資源原本就很少,一些餐廳、咖啡廳與充電寶平臺形成了“默契”,直接將插座電源切掉,免費充電電源變得更加稀缺。
是啊,用插座直充,多么不互聯網啊!
都2017年了,在餐廳不用共享充電寶顯得多LOW啊!
嗯,剛需,沒毛病。
不過,雖然各大做共享充電寶的企業都在積極融資,那些注入資本的產業巨頭,有的來自互聯網行業,例如騰訊;有的來自硬件制造行業,例如富士康,共享充電寶已經蓄勢待發。
但對于群眾來說,充電寶的前景仍存在一定質疑,安全方面也是一個隱患。充電寶自燃、爆炸的事件不在少數。
(充電寶內心cos:我能怎么辦,我也很絕望啊~)
話再轉回來。
現代電子產品,尤其是智能產品,爆炸現象已不在少數。回歸根本還是因為其智能硬件產品質量不過關,企業又急于將產品推向市場,導致智能產品的質量得不到保障,影響品牌形象。
錯過了民宿
錯過了網約車
錯過了共享單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