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企業辦理農業綜合開發生態乙級資質如何編排人員業績 寬信吳經理:173-3574-3505企鵝:182-6360-934為貫徹落實dang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推動資源利用高效化、農業投入減量化、廢棄物利用資源化、生產過程清潔化,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可持續發展,農業部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研究決定,在總結以前年度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從2017年起集中力量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推進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建設。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和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相關政策,現對項目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中央提出的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解決一定區域范圍內農業生產、生態循環突出問題為導向,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業生產條件和產業基礎,發揮農業部門行業技術優勢和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科學合理地選擇生態農業循環模式,開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副資源綜合開發、標準化清潔化生產等方面的建設,促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二)基本原則
一是整體化設計。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抓住關鍵、系統謀劃、綜合設計生態循環農業建設項目,確保產業鏈條、資源利用循環通暢。
二是菜單式選項。對照整體化設計的建設內容、循環模式與項目基礎條件,根據“填平補齊”原則,菜單式選擇所需建設內容,確保循環模式通暢。
三是區域性推進。在縣域內選擇核心區域整體推進,力爭打造一批生態循環農業鄉鎮,并向周邊輻射帶動。
四是市場化運作。通過政策和資金引導,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項目建設并負責項目運營。
(三)建設目標
1.總體目標
2017年-2020年建設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300個左右,積極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農業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標準化生產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2.績效目標
以提高區域范圍內農業資源利用效率和實現農業廢棄物“零排放”和“全消納”為目標,建立起養分綜合管理計劃、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指標體系等管理制度,使循環模式、技術路線、運行機制和政策措施四者有機結合,區域內化肥農藥不合理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努力實現“零”增長;畜禽糞便、秸稈、農產品加工剩余物等循環利用率達到90%以上,大田作物使用畜禽糞便和秸稈等有機肥氮替代化肥氮達到30%以上;農產品實現增值10%以上,農民增收10%以上,農業生產標準化和適度規模經營水平明顯提升,實現資源節約、生產清潔、循環利用、產品安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