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男神女神當道,“鮮肉”橫行;躲過了李大仁卻沒逃過宋仲基;迷過了范冰冰卻依舊不忘念奴嬌。念奴嬌便是“宋詞女神”李清照,除了才華橫溢的女詞人外,宋代還是“瓷的時代”,宋瓷中的玉壺春瓶,以其清素淡雅,純凈細膩的美學特點,成為當之無愧的“宋瓷女神”。
“古瓶盛酒后簪花,花酒由來本一家”,一句詩道盡玉壺春瓶功用之妙。既可盛酒,亦可插花。北宋曹組《臨江仙》句云“數枝梅浸玉壺春…”,此詩中玉壺春瓶被用來插梅。
元代的玉壺春瓶裝飾逐漸增多,釉色品種豐富。器身裝飾繁復、細膩,層次分明,而且圖案更具有欣賞意味。
玉壺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凈水瓶演變而來。瓶體型態婀娜多姿,它是一種以變化柔和的弧線為輪廓線的瓶類。其造型上的獨特之處是:頸較細,頸部中央微微收束,頸部向下逐漸加寬過渡為杏圓狀下垂腹,曲線變化圓緩;圈足相對較大,或內斂或外撇。這種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歷經宋、元、明、清、民國直至現代,成為中國瓷器造型中的一種典型器物。
2014年5月28日,在香港佳士得專場拍賣上,一件明洪武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玉壺春瓶以1500萬港幣落槌,1804萬港幣成交。
不管因詩詞得名,還是因名酒得名,玉壺春瓶在瓷器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實用的器形,獨特的造型。上至天子下至庶民,不分貴賤。宛若女神,回眸一笑,傾國傾城。
洪武玉壺春瓶的造型展現了十四世紀晚期雄渾穩重的特色。其腹脛豐滿圓碩,使畫工有足夠的空間得以盡情揮灑。以纏枝牡丹為主題的紋飾結構端正大方,展現出畫工下筆的精煉流暢,藉由釉里紅濃郁的色澤,整體更顯得雍容大氣。許多類似的玉壺春瓶由于口沿纖巧易碎,故此多有破損,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支同類玉壺春瓶便是*佳例子;相形之下,此瓶保存至今仍完好無缺,益顯其彌足珍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