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又稱逗彩,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創燒于明朝成化年間,是釉下彩(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一種裝飾品種。斗彩是預先在高溫(1300°C)下燒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礦物顏料進行二次施彩,填補青花圖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輪廓線內的空間,然后再次入小窯經過低溫(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絢麗多彩的色調,沉穩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種符合明人審美情趣的裝飾風格。、
鬥彩是指瓷器彩繪的一種工藝而言。它是在坯體上,先用青花描繪圖案輪廓,施透明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以各種彩料填繪,經低溫彩爐烘烤,*後成型。由於彩繪方式分釉上、釉下彩兩部分,有拼逗之意,故稱為「鬥彩」或「逗彩」。
成化斗彩器形特殊,目前認為“成化斗彩無大器”。*大器形為碗直徑25厘米以下,瓶高、盤口直徑在20厘米以下,其它如杯只有8.5厘米高。在中國陶瓷工藝發展史上,金代磁州窯系統已有紅、綠、黃彩等相結合的釉上彩制品。明宣德時,斗彩初露芳容。
成化斗彩極其名貴,*主要是貴在彩飾工藝上創新與精湛。用“精工細作”概括成化斗彩的品質完全恰當。成化斗彩在胎釉、色彩、造型、方面的特色有進一步的認識。
清朝斗彩瓷器的產量要大于明朝成化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斗彩媲美,而且出現了較大的器型。總的來看,清朝盛世的斗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工,改變了成彩 "葉無反側"、"四季單衣" 的弱點,圖案性更強,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飄逸的風采。康、雍、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斗彩產品
特別是雍正時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燒出成化斗彩,但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數寄托成化款。對這些器物要從胎、釉、彩繪等兒個方面仔細辨別。另外雍正時期還燒成了粉彩斗彩,使斗彩瓷器更加華貴。乾隆以后,斗彩仍在生產,圖案內容多為花草,且多團花,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但筆法日漸草率。
詳情可以電話咨詢
顧經理 18058739738
杭州大漢國際藝術品展覽有限公司
我司設有市場部,征集部,證書部,后勤部,專家部,海外部等多個部門。由于市場的不斷擴大,對藏品征集的范圍也將會擴大,但公司始終秉承以征集高端藝術品作為基本前提。
“我們對行業充滿著敬畏,對規則、對紀律、對一切市場力量充滿著敬畏,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越做越堅定,越做越踏實。”
現公司藏品火熱征集中,有藏品歡迎致電聯系;
地址:杭州市蕭山區建設一路東方世紀中心10樓
征集單位:杭州大漢國際藝術品展覽有限公司
聯系人:市場部 顧先生
聯系方式:18058739738
郵箱 1340901506@qq.c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