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一卡通”是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支付手段的日益成熟而提出的新概念。它是將城市公用事業各個行業統一起來,采用一致的付費方式,方便市民消費、提高運營企業的工作效率;在一定區域內,居民或游客持同一張IC卡能實現身份驗證、流動消費支付、存儲各類信息等功能,達到“一卡在手,生活無憂”的總體目標。
“城市一卡通”項目主要涉及在城市居民生活的各個領域的支付、身份認證和社會保障功能實現,能夠完成公用事業的預收費,交通、小額消費等多個領域的快速結算和支付,在有條件的城市還能夠實現社區和旅游等領域的應用,以及基本銀行功能的實現等。建設目標是通過新建、提升、改造、整合各類居民辦理個人社會事務相關的信息系統,用1~3年左右的時間,整合現有城市公交、出租車、校園卡、公務員政務系統、社保、商業金融消費等行業信息化互聯互通數據應用。建成一個集信息交換系統、應用系統、數據庫系統和終端設備為一體的信息網絡服務系統,居民憑借城市一卡通卡可以方便地辦理各種個人事務,并逐步實現全省領域的互連互通。
市民卡是市政府授權發放給市民用于辦理個人有關事務和享受公共服務的集成電路卡,是由市政府授權的市民卡機構合作發行的符合《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V2.0)》標準的市民服務卡。
一般情況下市民卡有兩類卡形式:(一)社會保障卡:以勞動保障部門的社會保障數據為主,整合政府部門管理的如公積金個人信息、社會救濟和優待撫恤個人信息、殘疾人個人信息、計劃生育個人信息等。(二)電子支付卡:具有電子錢包,能夠實現公共交通如公車、地鐵、軌道交通等和公共服務領域如燃氣費用、自來水費用、電費費用、有線電視費用等小額支付功能,同時,為各企事業后勤食堂、校園一卡通、連鎖超市、連鎖便利店、連鎖餐飲店、出租汽車、路橋費、車輛加油、物業管路等提供服務。
城市一卡通建設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另一方面是為方便市民生活。這兩方面實現都可以在門戶平臺和決策系統上得到體現。普通市民可以通過登錄門戶平臺查詢自己的市民卡相關的各種業務數據。各機構的各級管理者登陸門戶平臺,根據權限的不同可以對不同的統計分析、數據挖掘后的綜合比對信息進行查看,以對決策提供依據。
行業分中心分至少包括公交分中心應用系統、社保方面的分中心應用系統、自來水分中心應用系統、燃氣分中心應用系統、廣播電視分中心應用系統、區域分中心應用系統、小額消費領域行業分中心等,分別實現各行業與一卡通系統運營有關的行業管理。包括機具管理、匯總行業消費數據并上傳IC卡管理清算中心、內部結算、信息交換、對賬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