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波動推動跨境電商轉型
來源:中國經濟網
近期,英國“脫歐”事件造成中國“英淘”消費者的瘋狂掃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專家指出,“英國脫歐”時間造成英鎊貶值,短時期內造成代購成本降低。但匯率跳水,也給跨境電商平臺帶來新的挑戰,各大跨境電商也在努力尋找*適合的業務方向。
目前的跨境電商主要存在兩種模式:一是自營模式;二是平臺模式。而它們的發貨方式,通常包括保稅倉與海外直郵兩種。兩種發貨方式優缺點各有不同,保稅進口模式,它適合那種標準化、庫存深、大批量的商品品類。通常,這類商品價格有一定價格優勢,規模能攤薄部分價格與部分運費成本。而直郵型為主的平臺電商,則側重小量多樣,品類豐富,彈性供應。
匯率的變動對保稅倉模式的影響較大。人民幣貶值,中國一般貿易進口遭遇阻力。自營、保稅倉服務模式,某種程度上有著類似一般進口貿易的壓力:進口量較大,匯率變動會成倍放大對單個商品價格的影響,*終體現為商品價格的上浮。傳導到供應端,會弱化上游的議價權。在保稅模式價格戰仍是主流競爭趨勢的背景下,商家或平臺的毛利率會受到較大影響,差價很容易轉嫁到買方。
相比之下,在匯率波動的情況下,具有平臺化特征、以海外直郵為主兼有保稅倉補充的模式可能影響更小。一家O2O跨境電商平臺——天津海鳥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CEO沈睿介紹,海鳥城在海外擁有自己直接采購中心,可以廠家直采大宗產品,還有海外直郵中心,現在單品有1200多種,產品從美洲、歐洲、亞洲到澳洲,所以產品在價格上有明顯優勢。此外,去年起,該公司就開始布局在海外的資產,將來會建立自己的自有品牌,在源頭上確立了優勢。海鳥城預計,3年后,年業務總額將超過5000億元以上。
對于擁有核心競爭力的跨境電商平臺來說,對匯率變動已經有了積極應對預案,有能力實現平穩過渡。沈睿介紹,海鳥城擁有一批國際貿易及國際貿易結算專業人才,除傳統貿易外會采用國際慣用避險手段控制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未來將在貿易結算中更多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通過結算幣種的變化*終規避買賣雙方因匯率波動帶來的損益,從過往的匯兌博弈關系變成合作共贏關系。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6月29日發布的《中國電子商務報告(2015)》核心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電子商務繼續保持快速發展勢頭,交易額已達到20.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