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電話/微信:18.9.15.52.51.79 QQ:24.4.12.97.51.6 黎小姐
蘇州人的一碗湯面,早已超出了一頓簡單的早飯的范疇,湯面早已深深融入了“老蘇州”們的生活。吃面成了每天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也是頗具樂趣的一件事。 早些年,一進面館便能聽到熟練的跑堂嘴里唱出一串的專業(yè)術語:“誒——來哉,三號臺老面孔,足可見蘇州人對面的要求之高,真可謂精細到了極點。也許你不明白,這些“術語”的含義,且聽我慢慢解釋:寬湯,指要湯多面少,緊湯則反之;重青,指多放蒜味,免青則免之;重面輕澆,要面多澆頭少,重澆輕面則亦反之;過橋,大家就都曉得咯,就是澆頭用另外的盤子盛放,不浸于面中,分開享用的意思。這些要求,老吃客們一般都會事先關照好唱面的跑堂倌,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一絲不茍啊。  
湯面,*重要的,自然是面條。細白的面條,整整齊齊地盛滿一大碗,翡翠色的蒜葉或散落于面條上,或漂浮于湯水中,這一青一白的色澤,光看便會讓人垂涎三尺。更別提“哧溜”一聲吸入口中的軟渭之感了!至于澆頭的品種,也是十分豐富。燜肉、大排.辣肉、香茹炒素、辣醬,等等,等等,既可單點,也可雙澆、三澆、任意自選。其中*重要的澆頭,莫過于燜肉了。老吃客們都知道,一家面店的面怎么樣,從制作一塊小小的燜肉的工藝,便可看出個大概。因為燜肉是*主要的湯面配菜,多選用“三精三肥”的五花大肉,切成片狀,由文火加老湯慢慢煨制,吃口肥而不膩。燜肉浸于面湯中,肥肉呈半透明狀,似溶非溶,瘦肉細嫩,絕不塞牙。更重要的是,燜肉燜出來的肉汁,是面湯的一味非常重要的調料。  
說到面湯,可又是大有文章。蘇州人將蘇式湯面的湯比作其靈魂,是大不為過的。各家大小面食店都將湯料的配方視作傳家之寶.也許有人要驚嘆,吃一碗面要這么挑剔啊!而“老蘇州”們不僅樂此不彼,而且吃還有花頭經呢,如何吃面,方法上也極有考究:一碗燜肉面上桌,先挑和面條,將冷肉壓于面下,然后啜湯,吃面。因為龍須面吸湯,澆頭與湯的味道便在其中了。而且“老蘇州”們非得在三、五分鐘內把面吃完為好,這樣才是原汁原味。如果吃吃停停、拖長時間,碗中面條吸湯過多,便如漿糊一般,食之味同嚼蠟;湯中溶下面糊味,喝下也大跌胃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