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土地選擇與整地:藥用牡丹耐寒(-12℃)、耐旱、怕水漬,無論陰坡、陽坡,凡是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質疏松、排水和通氣性能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質壤土均可栽種。強酸性土壤、鹽堿地、粘土、低濕地及樹蔭下則不宜栽種。土地深翻60cm,充分風化,施復混肥40---80公斤,整細耙平,并做成寬1.3--2m的畦,畦面呈瓦背形,四周開好排水溝。
牡丹4—5年內不可連作.
1.育苗田:播種按行距17—24cm,開5—7cm深的淺溝,播幅約10cm,播種后覆土3cm,并在廂面蓋草,保持土壤濕潤,第二年春季出苗后,揭去蓋草。畝用種量為150--200公斤。
移栽:播種兩年后起苗,剔除病殘及瘦弱植株,按大小分級移栽,按株行距40cm定植,每穴2--3株,根必須舒展,覆土蓋過頂芽3cm。
直播:生產上一般采用育苗移栽,有些地方采用直播,株行距與育苗移栽相同,直播的優(yōu)點是根莖長而直,因而也可獲得較好的產量。直播,畝用種量為75公斤左右。
3 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 開春后結合中耕進行除草數次,中耕宜淺不宜深,以防傷根。
(2)松土晾根每年“春分”前后扒開根際周圍的封土,暴露根兜,讓陽光照射,使上部須根萎縮,促使主根下扎加粗。(3)施肥澆水 移栽前要施足底肥,一般移栽后*一年不用施肥,第二年起每年春、秋各施一次肥,以秋季施肥更為重要,宜選用富含磷鉀的肥料。一般每畝追施土雜肥2000-3000千克或餅肥100-150千克,每次施肥應結合澆水進行。牡丹怕澇,應掌握“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遇澇則及時排水,切忌田間積水。 (4)整枝修剪夏季去除土芽,秋季修剪定干。在保證牡丹本身生長發(fā)育的情況下,應盡量減少地上莖枝,一般留4-5個即可。入冬前后要及時剪除枯枝落葉。(5)摘花蕾 對不留種的藥用牡丹,要在現蕾后摘去花蕾,減少養(yǎng)分消耗,摘蕾應選晴天進行,以利傷口愈合,防止感染病害。(6)培土越冬對一二年生牡丹進行培土成土堆,埋住幼芽;對三四年生牡丹也應在根培15-20厘米高的小土堆,以防寒過冬。
5 采收與產地加工
定植后3─5年即可收獲,以4年為佳。8月采收者稱伏貨,水分較多,容易加工,質韌色白,但其質量和產量均偏低。10月采收者稱秋貨,質地較硬,加工較難,但其質量和產量均較高。采挖要選在晴天進行,將植株根部全部挖出,抖去泥土,剪下鮮根,置陰涼處堆放1─2天,待其稍失水分而變軟(習稱跑水),除去須根(丹須),用手握緊鮮根,扭裂根皮,抽出木心。優(yōu)質藥材鳳丹皮均不刮皮,直接曬干。根條較粗直、粉性較足的根皮,用竹刀或碎碗片刮去外表栓皮,曬干,即為刮丹皮,又稱刮丹、粉丹皮。根條較細、粉性較差或有蟲疤的根皮,不刮外皮,直接曬干,稱連丹皮,又稱連皮丹皮、連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