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分] 含白芨膠質(zhì)(為一種白芨葡萄糖甘露聚糖)約60%以及揮發(fā)油、淀粉。
[性味、歸經(jīng)] 苦甘澀,微寒。入肺、肝、胃經(jīng)。
[功用] 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肺胃出血,外傷出血、癰腫、潰癌、手足皸裂。
[處方名] 白芨、白芨粉。包裝:10公斤紙箱或25公斤紙板桶,4袋/箱,2.5公斤/袋.真空包裝.
白及是蘭科白及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葉4~5枚,基部互相套疊成莖狀,中央抽出花葶 。 總狀花序具數(shù)朵花;花紫色或淡紅色,直徑約5厘米,由3枚萼片、2 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組成;唇瓣3裂,上面有縱褶片;雄蕊與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合蕊柱頂端有一個(gè)花藥,前上方有一個(gè)柱頭凹穴。地下有粗厚的根狀莖,如雞頭狀,富粘性,含白及膠質(zhì),即白及甘露聚糖,可供藥用,有止血補(bǔ)肺、生肌止痛之效,也可供作糊料。白及屬共有6種,均產(chǎn)于東亞。 1.《綱目》:白及,性澀而收,故能入肺止血,生肌治瘡也。 2.《本草經(jīng)疏》:白及,苦能泄熱,辛能散結(jié),癰疽皆由榮氣不從,逆于肉里所生;敗疽傷陰死肌,皆熱壅血瘀所致,故悉主之也。胃中邪氣者,即邪熱也;賊風(fēng)痱緩不收,皆血分有熱,濕熱傷陰之所生也,入血分以泄熱,散結(jié)逐腐,則諸證靡不瘳矣。 3.《本草匯言》:白及,斂氣,滲痰,止血,消癰之藥也。此藥質(zhì)極粘膩,性極收澀,味苦氣寒,善入肺經(jīng)。凡肺葉破損,因熱壅血瘀而成疾者,以此研末日服,能堅(jiān)斂肺藏,封填破損,癰腫可消,潰敗可托,死肌可去,膿血可潔,有托舊生新之妙用也。如肺氣郁逆,有痰有火有血,迷聚于肺竅氣管之中,此屬統(tǒng)體一身氣道之故,理直清肺之原,降氣之逆,痰血清而火自退矣,若徒用此藥,粘膩封塞,無益也。 4.《本草經(jīng)百種錄》:白及,氣味沖淡和平,而體質(zhì)滑潤,又極粘膩,入于筋骨之中,能和柔滋養(yǎng),與正氣相調(diào),則微邪自退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