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名稱】:白茯苓提取物
【別名】:冷飯團、硬飯頭、紅土苓、土萆薢、山牛、土苓、山硬硬、飯團根、山豬糞、毛尾薯、山遺糧、山奇良。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肝、胃經
【產品規格】:10:1,20:1
【功能主治】:除濕,解毒,通利關節。用于濕熱淋濁,帶下,癰腫,瘰疬,疥癬
【產品簡介】:來源:本品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 Wolf 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汗”后,攤開晾至表面干燥,再“發汗”,反復數次至現皺紋、內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或將鮮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皮”及“茯苓塊”。
制法:取茯苓個,浸泡,洗凈,潤后稍蒸,及時切取皮和塊或切厚片,曬干。
性狀:
茯苓個:呈類球形、橢圓形、扁圓形或不規則團塊,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顯的皺縮紋理。體重,質堅實,斷面顆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層淡棕色,內部白色,少數淡紅色,有的中間抱有松根。無臭,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皮:為削下的茯苓外皮,形狀大小不一。外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內面白色或淡棕色。質較松軟,略具彈性。
茯苓塊: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塊片狀,大小不一。白色、淡紅色或淡棕色。
赤茯苓:將棕紅色或淡紅色部分切成塊狀或片狀。
白茯苓:切去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
【鑒別】:
1.本品粉末灰白色。不規則顆粒狀團塊及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漸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細長,稍彎曲,有分枝,直徑3~8μm,少數至16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丙酮10ml,加熱回流1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 滴,顯淡紅色,后變為淡褐色。
3.取茯苓片或粉末少量,加碘化鉀碘試液1 滴,顯深紅色。
粒度:100%通過80目篩
【包裝】:雙層塑料袋封口、紙板桶外包、桶外印有品名、毛重、批號、生產單位、生產時間、有效時間、貯運方法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