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力空壓機油氣分離器02250047-808
*一章 一般規定 第1條本篇適用于往復活塞式、螺桿式、滑片式和膜式等容積式壓縮機的安裝。 第2條本篇是壓縮機安裝工程的專業技術規定,安裝工程的通用技術要求,應按本規范《通用規定》的規定執行。壓縮機的拆卸和清洗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整體安裝的壓縮機一般應作下列拆洗工作; 1、往復活塞式壓縮機應拆卸活塞、連桿、氣閥和填料,并將設備表面和拆下的零、部件清洗干凈,氣閥和填料不應用蒸汽清洗; 2、用油封潤滑油封存的往復活塞式壓縮機,在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油封期限內安裝時,除氣閥外,其他零、部件均可不拆洗。 3、螺桿式壓縮機和滑片式壓縮機,在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油封期限內安裝時。可不拆洗,有特殊要求者按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執行; 4、膜式壓縮機應拆洗虹蓋、膜片和吸、排氣閥。 二、現場組裝的壓縮機,應清洗主機零、部件和附屬設備,氣閥、填料和其他密封件不應用蒸汽清洗,清洗后應將清洗劑或水分除凈,并檢查零、部件和設備表面有無損傷等缺陷,全格后應涂一薄層潤滑油(無潤滑壓縮機與介質接觸的零、部件不涂油)。 第二章 整體安裝的壓縮機 第3條壓縮機的縱、橫向不水平度均不應超過0.2/1000。應在下列部位測量: 一、臥式壓縮機(包括對稱平衡型)在機身滑道面或其他基準面上測量; 二、立式壓縮機拆去氣缸蓋,在氣缸頂平面上測量; 三、其他型式壓縮機,在主軸外露部分或其他基準面上測量。 第三章 現場組裝的往復活塞式壓縮機 第4條組裝機身和中體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用煤油注入機身內至潤滑油的*高油面位置,經8小時不得有滲漏現象; 二、機身的縱、橫向水平均不應超過0.05/1000。并應在下列部位測量; 1、臥式壓縮機(包括對稱平衡型)的縱向不水平度在滑道的前、后兩點位置上測量,橫向不水平度在機身軸承孔處測量; 2、立式壓縮機在機身接合面上測量。 3、L型壓縮機在機身法蘭面上測量。 三、兩機身壓縮機的主軸承孔軸心線的不同軸度不應超過0.05毫米。 第5條組裝曲軸和軸承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曲軸和軸承的油路應暢通清潔,曲軸的堵油螺塞和平衡鐵的鎖緊裝置必須緊固; 二、軸瓦鋼殼與軸承合金層粘合應牢固,不應有脫殼和啞聲現象; 三、軸瓦背面與軸瓦座應緊密貼合,其接觸面積應小于70%; 四、軸瓦與主軸頸間的徑向和軸向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五、對開式厚壁軸瓦的下瓦與軸頸的接觸弧面不應小于900,其接觸面積不應小于該接觸弧面的70%;四開式軸瓦,軸頸與下瓦和側瓦的接觸面積不應小于每塊瓦面積的70%;薄壁軸瓦組裝時不需研刮,但其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六、曲軸的水平度不應超過0.1/1000,在曲軸每轉900的位置上,用水平儀在主軸頸上測量; 七、曲軸軸心線對滑道軸心線的不垂直度不應超過01/1000; 八、檢查曲柄之間上下左右四個位置的距離,其變動值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無規定時,不應大于萬分之一行程值。 九、曲軸組裝后,盤動數轉,不應有阻滯現象。 第6條組裝氣缸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氣缸組裝后,水路應按設備技術文件規定進行嚴密性試驗,不應有滲漏現象; 二、臥式氣缸軸心線對滑道軸心線的不同軸度,應符合規定,其傾余方向應與滑道傾斜方向一致;在調整氣缸抽心里,不應在氣缸端面加放墊片。 三、立式氣缸找正時,應使活塞在氣缸內四周的間隙均勻,其偏差應小于活塞與氣缸間平均間隙值的1/2。 四、氣缸軸心線對滑道軸心線的不同軸度 五、氣缸直徑(亳米) 徑向位移不應超過(毫米) 傾斜不應超過≤100 0.05 第7條組裝連桿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連桿的油路應暢通、清潔; 二、厚壁的連桿大頭瓦與曲柄銷的接觸面積不應小于大頭瓦面積的70%;薄壁的連桿大頭瓦不需研刮,連桿小頭襯套(軸瓦)與十字頭銷的接觸面積不應小于小頭襯套(軸瓦)面積的70%。 三、連桿大頭瓦與曲柄銷的徑向間隙、軸向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四、連桿小頭襯套(軸瓦)與十字頭銷的徑向間隙、小頭襯套(軸瓦)與十字頭體的軸向間隙,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五、連桿螺栓和螺母,應參照設備技術文件推薦的擰緊力矩,均勻地擰緊和鎖牢。 第8條組裝十字頭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十字頭滑履與滑道的接觸面積不應小于滑履面積的60%; 二、十字頭滑履與滑道間的間隙在行程的各位置上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三、對稱平衡型壓縮機、機身兩側的十字頭系作對稱運動、滑履受力方向不同,組裝時,應按制造廠所作的標記進行,防止裝錯以保證活塞桿軸心與滑道軸心重合; 四、十字頭銷的連接螺栓和鎖緊裝置,均應擰緊和瑣牢。 第9條組裝活塞和活塞桿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活塞環應先在氣缸內作漏光檢查,在整個圓周上漏光不應多于兩處,每處不應超過45度弧長,且與活塞環開口距離應大于30度(塑料環除外); 二、活塞環與活塞環槽端面間的間隙、活塞環放入氣缸的開口間隙,均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三、活塞環在活塞環內用手應能自由轉動,手壓活塞環時,環應能全部沉入槽內,活塞裝入氣缸內,同組活塞環開口的位置應互相錯開,所有開口位置應與閥孔錯開; 四、活塞與氣缸鏡面間的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對臥式氣缸和底部澆有軸承合金的活塞,其上部間隙允許比下部間隙小于平均間隙的5%左右; 五、澆有活塞軸承合金的活塞支承面,與氣缸鏡面的接觸面積不應小于活塞支承弧面的60%。 六、活塞桿與活塞、活塞桿與十字頭應連接牢固并鎖緊; 七、活塞在氣缸的內、外止點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第10條組裝填科和刮油器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組裝填料時,其油、水、氣孔道必須暢通、清潔; 二、各填料環端面、填料盒端面的接觸面積不應小于70%; 三、填料、刮油器與活塞桿的接觸面積不應小于該組環面積的70%; 四、刮油器組裝時,刮油刃口不應倒圓,刃口方向不得裝反; 五、填料和刮油器組裝后,各處間隙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規定; 六、填料壓蓋的鎖緊裝置必須鎖牢。 第11條組裝氣閥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氣閥彈簧的彈力應均勻,閥片和彈簧應無卡住和歪斜現象; 二、氣閥調節裝置和閥片升程應符合設備技術文件的規定。 三、氣閥組裝后應注入煤油進行嚴密性試驗,只允許有不連續的滴狀滲漏現象。 第12條組裝潤滑系統應符合下列要求: 一、油管不應有急彎、折扭和壓扁現象; 二、曲軸與油泵或曲軸與注油器連接的傳動機構,應運轉靈活; 三、潤滑系統的管路,閥件、過濾器和冷卻器等,組裝后應按設備技術文件規定的壓力進行嚴密性試驗,無規定時,應按額定壓力進行試驗,不應有滲漏現象。 四、油管應先經排氣排污,然后與供油潤滑點連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