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闊一次成型掛面機系列
五組面條機(MT5-200型)
特點:
本機結構緊湊 采用全齒輪傳動 占地少 操作簡單易用
自動上桿 自動切斷 省時省力
接觸面粉部件 多采用不銹鋼制造或經特殊表面處理
符合國家衛生標準要求
它具有體積小、結構緊湊、使用安全、操作簡單、維修方便等優點。面片經過五道軋輥的連續壓延,外表光潔,密實均勻,為產出優等掛面創造了先決條件,該機采用全齒輪傳動結構,轉動部位配用滾動軸承,運轉靈活,性能穩定,生產效率高,適用于中、小型掛面加工企業。
技術參數:
型號 MT5-200型
輥軋組數 5組
軋輥直徑 ¢96*5對
軋輥長度 250mm
電機功率 2.2KW
產量 120kg/h
整機重量 400kg
外形尺寸 1100*650*1200mm
調節厚度 0.5-2.8mm
電壓 220-380V
面條是一種非常古老的食物,它起源于中國,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在中國東漢年間已存記載,至今超過一千九百年。最早的實物面條是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科學家發現的,他們在2002年10月14日在黃河上游、青海省民和縣喇家村進行地質考察時,在一處河漫灘沉積物地下3米處,發現了一個倒扣的碗。碗中裝有黃色的面條,最長的有50厘米。研究人員通過分析該物質的成分,發現這碗面條已經有約4000年歷史,使面條的歷史大大提前。面條最初只稱為“餅”,“水溲餅”、“煮餅”便是中國面條先河—— “餅,并也,溲面使合并也”(引:劉熙《釋名》),其意指用水將面粉和在一起所做出的食品均稱之為“餅”;以水煮的面條或面塊亦全作“餅”稱。
在中國,掛面可謂歷史悠久。唐代,宋代是面條真正成“條”的時期。元代,明代已經有掛面的問世。掛面生產在元代開始了,當時主要采用太陽曬干。直到新中國建立前,均為大量的手工制作掛面,僅少數采用機械制作。建國后制面業才迅速得到發展,掛面生產線的機械化程度日益提高,室內烘干技術較為普遍地推廣。掛面發展到今天,品種繁多,制作技術各異,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中國,日本為代表的東方面條,是經過多道壓輥壓成面帶,切條后利用低溫或中溫保濕較長時間烘干而成。全干燥時間一般為4~8小時;另一類是以意大利為代表的西方通心面,是在高壓下用擠壓機擠壓成條再經中溫或高溫烘干而成。這兩類產品都起源于我國。
掛面加入適量的鹽和堿,使其耐煮,煮得的面條湯清,吃時爽口;也有的添加一些輔料,使其營養更為豐富,味道鮮美。由于掛面具有食用、攜帶、保管都方便的特點,所以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過去制作掛面都是手工操作,以后發展到用機械制作。、
全國免費熱線:400-0319-112
電話:0319-7582053、7583553
手機:13653338707 13503393134
商務QQ:2529565147 2243170353
微信號hkjx1983 公眾號:hbhkjx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