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走進茶座,昂貴的茶資使我想起自家的茶水之廉價。我家中有一只陶瓷茶壺,大概是很久以前祖輩留下來的,雖不是古董,但也是父親的寶貝。父親喜歡喝茶,記得兒時,家里沒柴,煮飯都是青柴熏煙,全村人沒有一家舍得喝茶,只有父親不管春夏秋冬,不管晴天還是雨天,都要母親給他準備一壺茶。有時左鄰右舍看不下去說父親幾句,父親就與他們理論:“你們懂得喝茶的情趣嗎?不懂,當然舍不得喝茶,免得浪費柴。”。母親只好順從父親,每次煮飯都蒸一碗開水倒在茶壺里泡茶,讓父親喝。
父親喝茶有一個特點;他喝茶就像別人喝烈酒一樣,倒一小盞,放在椅子旁邊的凳子上,人靠在椅子上翹起二郎腿。每喝一口茶之后,就閉目養神一刻。特別是夏天的黃昏,他手里多了一把扇子,閉眼搖扇,神態悠然自在。我小時候,看父親喝茶那么神氣,我便抱起杯子牛喝,卻是淡淡的沒有一點滋味。父親看到我牛喝平淡的說:“吃東西不放在嘴里咀嚼,直吞喉嚨能有味道嗎?”我聽出父親的言外之音,于是,也學著父親喝一小口含在嘴里,半天也品不出什么滋味。我說父親是騙人的,其實,他也根本品不出茶的味道,只是故作高深。父親說:“吃東西什么時候最有味道?”我很快的回答:“當然最餓的時候。”出口之后才知父親想說,喝茶最有味道。
一個夏天,我在烈日下干重活,流過很多汗,口渴唇裂。于是,我也學著父親的那種靠在椅子,喝一小口含在嘴里,閉目養神。此刻,我品出茶是甜的,一種幸福感洋溢在我心田。我感到濃茶的滋味,感到生活的濃縮,原來幸福是在艱辛之后。
從那以后,以為自己已經學會了品茶。每次喝茶總是要等到口渴才喝,隨著日子的變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天都在幸福中品茶,茶味漸漸變淡,覺得自己根本品不出茶味。淡,是因為平時吃得好,不口渴。生活也一樣,幸福之后是一種平淡。平淡總是最穩、最充實、最美的。以前總想著追求幸福,是因為沒有幸福才追求幸福,有了幸福自然會回歸平淡。如果上班只為工資,說明還沒有找到幸福的感覺,還是為錢發愁,為錢奔波;如果上班是為了體現自身的價值,不是為了錢而工作,說明他已經生活在幸福中。
生活就像喝茶的過程,反反復復,時而濃得發苦,時而又淡得無味。不管怎樣,茶是要喝的,生活是要過的。茶的濃淡都是一種生活,人生如茶,品味人生的幸福是一杯淡淡茶,越幸福茶味越淡;越艱辛的時候,口最渴的時候,茶味越甜;痛苦的人生,不僅茶的滋味不對口,什么東西都不是滋味。
我喜歡在酒后喝茶,在醉熏熏的時候,用茶來清醒自己的大腦。我喜歡在那一片寧靜中品茶,可以讓我獨自靜思。我品著茶,茶也品著我。我、茶、人生都是一個味。
ps:我喜歡品著自己喜歡的茶,慢慢老去。
南國公主公元218,生茶,凈重357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