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以客戶為關注焦點,依法經營,實施市場渠道、網絡營銷、天貓旗艦店等立體化營銷戰略,產品銷售迅速履蓋了國內近三十個省市、自治區,創造了2013年至2015年連續銷售業績年復合增長率大于100%的行業奇跡。
首先,把毛利當凈利
這是初級老板*容易干的傻事,總覺著這商品經銷有這么大的利潤空間,這運營成本高點,乃至浪費點也沒什么。
其實,在毛利和凈利之間,還有個非常關鍵的成本因素,毛利減去成本才是凈利。可是,有些老板只計算了諸如租金、人力、稅金等等賬面可見的成本,很少想到運營中還有個更
的隱性成本:諸如各種內耗、遺忘或是誤差導致的損失、員工作案、人員流失導致的交接事故等等,其實,這些隱形成本每家公司都會有的,實際的數額甚至還會高過于可見成本。
其次,預提利潤進行花費
所謂預提利潤,也就是提前花了還沒到手的錢。當然,這前提原因也是毛利空間大了,老板們認為先花點沒事。
比如,各種各樣的問題每天都會出現。出現了問題,必然要處理:要么用技術來解決、要么用錢來解決。因為毛利空間大,老板自然也就舍得出錢:KA 賣場新品進不去,交錢;導購銷售動力不足,加錢;陳列位置不好,交錢。甚至路邊的小店做陳列,也得拿錢解決。甚至把業務員的花錢習慣都培養出來了,市場上的所有問題,*終的解決方案都歸結到老板要出錢,不給錢,產品就不動銷。*終,就是花錢買銷量。
老板一旦習慣了高毛利(感覺是高毛利),自然對深入研究問題、分析原因、設計技術解決方案、精細化管理、技術運用、乃至創新等等方面沒興趣。甚至有經銷商老板覺得,與其進行精細化管理,不如去接個高毛利的產品。
但從市場環境及發展趨勢來看,今后不可能有這么多高毛利的空間了,信息高度對稱之后,直接就壓縮了利潤空間,再加上經銷商公司糟糕的管理,可見成本和隱性成本又吞吃了很大一塊毛利,*后留給老板的,只是很小的一點了。在*近這幾年里,一年上億的業績流水,實際只賺二三十萬的經銷商并不罕見。
綜合市場的整體發展趨勢,對照國外經銷流通領域的現狀,預計在十年以內,產品經銷的平均毛利率估計會降到10%以下,若是這個經銷生意還想做下去,現在就得提前開始準備了,提前將當前產品經銷毛利設定為10%,以此作為前提標尺,進行精細化管理、清晰量化各類可見成本和隱性成本,拋棄花錢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通過技術來解決問題。
畢竟,沒有空間再來花錢買銷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