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翔學子通過辛勤創業,實現了個人精神追求,實現了自我價值,實現了家庭夢想。
他們每個人的經歷不同,年齡差距大,既有青少年,也有中老年。來藍翔技校之前,大多數人文化基礎較差,在社會上難以找到工作,很多人在家里種地、打工等。通過創業打拼,他們實現了身份的轉移,從一個普通農民、一個打工者、一個殘疾人一躍而成為經營廠店的老板、公司總經理。
他們有了自己的經營場所,從開始的租房開店到自己購地蓋房開店辦廠,甚至有的人經營著若干個廠店。從整體上看,他們目前的經營狀況趨向平穩,年收入在10萬元左右,有的達數十萬、數百萬、數千萬元,還有的已實現了小企業向中型企業的過度,企業資產過億元。
許多人已經富了起來。對比創業前,他們家庭生活貧困,有不少人借錢、賣糧食、賣牛湊路費湊學費學技術;有的家一貧如洗,連給兩歲孩子喝碗紅糖水的錢都拿不出……通過成功創業,他們甩掉了“窮帽子”,讓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變為現實。許多人在城市購房、購車,全家人過著幸福富足的生活。
許多殘疾人通過學技術創業,過上了豐衣足食的生活。東明縣劉樓鎮王子海,身殘志堅,通過學習無線電技術,創辦電腦銷售維修店,使家庭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并連續三年被評為“東明縣道德模范”和“東明縣殘疾人創業標兵”。
山東省博興縣禾林家具廠廠長舒高勝,原來走街串巷給別人干木工活,1994 年進入山東藍翔高級技工學校學習油漆技術后,從家庭作坊式的創業起步,經過多年打拼,已發展成擁有員工200 多名、占地近3 萬平方米、年收入500 萬元的企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