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SSD硬盤有PATA接口,目前的SSD硬盤為SATA3.0或者2.0接口,也有mSATA接口。
目前最常見的就是SATA2、SATA3、mSATA接口。
1、SATA接口:
目前市面上主打SATA接口的SSD,主以取代機械式硬盤為目標,故需較先進與高效能的接口規格來滿足PC要求,且現階段SATA接口的SSD以SATA2.0為主流,雖SATA 3.0占比尚低,然其每秒高達600MB的傳輸速率,將成為SATA SSD未來趨勢。
2、mSATA接口:
m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SSD)一般是指超小型的SSD模塊,不同于傳統2.5吋或1.8吋的SSD產品,架構設計上類似于嵌入式系統的DOM型態,之前蘋果(Apple)的MacBook Air采用mSATA接口的SSD,讓市場對于mSATA SSD開始投以關注眼光。 過去市場對于SSD的定義都是以2.5吋、1.8吋產品為主,將控制芯片、NAND Flash內存組裝在這兩種尺寸的機構內,但走到嵌入式內存之后,開始有各式各樣不同的SSD形式出現,像是DOM (disk on module)、PCI-Express接口、mSATA SSD等。
3、SATA3接口:
在SSD推出之后,就憑借著相比傳統機械硬盤高上許多的速度成為了眾多發燒玩家的最愛,并且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如今一些高端的SSD產品也已經能夠達到SATA2.0接口的極限值。SATA3是串行ATA國際組織(SATA-IO)在2009年5月份發布的新版規范,主要是傳輸速度翻番達到6Gbps,同時向下兼容舊版規范“SATARevision2.6”(也就是現在俗稱的SATA3Gbps),SATA3.0的傳輸速率將達到6Gbps,將在SATA2.0的基礎上增加1倍。
分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