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年間瓷器如何辨別真偽 價值高不
藏品征集人;盛總
聯系電話;18257347912
郵箱;1993295335@qq.com
家里有古董不知道怎么賣 如果手上的古董是真品 可以私下交易 拍賣 賣藏品簡單化 找全國古玩老貨聯盟或者香港禾雅 電話 18257347912
1.個人宣傳力度不夠 2.沒有高端定向買家資源 3.買家不愿意與個人交易是因為得不到保障.想要寶貝快速出手,要選擇好的古玩交易中心
國內文物鑒定往往是瞬間完成的
“有些老先生明擺著看錯了,大家還是哄著他,順著他。所以我認為,70歲以后人的心力急劇下降,*好就不要在社會上出具文物鑒定報告了。”
南方周末:在國外,文物鑒定是否由政府或某機構制定一套標準流程?
馬未都:我沒見到某個機構制定流程。中國惟一的政府鑒定機構是1983年成立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由于國家鑒定委員會委員的特殊身份,委員越來越多。文物鑒定委員幾乎變成了一種社會榮譽,而不再是純粹的專家身份。
南方周末:據你所知,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有沒有制定文物鑒定的具體流程?
馬未都:這不需要。文物鑒定往往是瞬間完成的,就像遇到熟人你不需要對著他臉看半天,他遠遠咳嗽一聲你就知道是誰。如果遇到陌生人,他走到你跟前你也不知道這個人是誰。有時候需要研究,但是并不是說你投入時間走完流程,文物鑒定這件事就能完成了。
南方周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前副主任委員史樹青先生參與了假金縷玉衣的鑒定與評估,你如何看待這件事?
馬未都:在我認識的中國文物界*級泰斗中,史先生學問*一,簡直就是活字典。國家文物鑒定委員身份是終身制的,問題是鑒定技術不可能終身相隨。人一老,體力和心力都會不可避免地退化,心力弱了判斷力就會徹底往下走。史先生八十多歲了,很有可能是因為心力下降導致鑒定有誤。再者,史先生德高望重,就更容易被裹挾、被誤導。
類似事情我見過很多,有時候是有人故意做局,有時候是親屬為掙點小錢。有些老先生明擺著看錯了,大家還是哄著他,順著他。所以我認為,70歲以后人的心力急劇下降,*好就不要在社會上出具文物鑒定報告了。
南方周末:據報道,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曾將孫學海除名,原因是有人花兩萬多塊錢請他開具了12張真品鑒定證書。
馬未都: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由國家文物局成立,為國家做文物鑒定。委員會有時候會派出某一門類的專家,對某一件博物館藏品做鑒定。但今天面向社會收錢做文物鑒定的事情也開始有了。文物鑒定有可能看錯,但天天看錯,以錯為生,這就是問題了。
南方周末:有沒有辦法制約文物鑒定專家濫用*威謀取私利?
馬未都:我認為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一旦退休,稱號也應該取消。臺北故宮的文物專家無論在崗還是退休,都不能面向社會做文物鑒定,違反規定就會被除名,取消退休金,所以沒人敢做。現在內地則是透支團體信譽,好處自己落著,壞處團體背著。你要把專家名片上的“故宮”兩字拿掉,他就沒人用了。
南方周末: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也明文規定“回避原則”,委員“不得在文物拍賣企業任職”、“不得以本會委員名義開具鑒定證書”等紀律,看來淪為一紙空文了。
馬未都:現在所有行業都一樣。作家協會、院士選拔、經濟學家給企業當參謀……全部亂七八糟。相對而言文物離老百姓更近,大家一聽一件假金縷玉衣估出了24億元就徹底暈了,其實這是一個極為普遍的社會問題。
有人說,文物行業凈賣假貨,我說肉、蛋、奶都有假的了,你還指望文物全是真的嗎?文物行業的水一點也不深,而是混。水很清澈,你從多高跳下去都觸不到底,這叫水深;你現在往里跳,不是戳腳就是撞腦袋,這是水混,只是你看不到底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