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東生于1980 年,1997 年初中畢業后去建筑工地當了半年小工,然后便改學廚師。張光東說“當時在工地吃不好飯。工地隔壁有個單位,食堂伙食很好,每天飯菜香味飄過來,只有十幾歲的我對美食心生向往,突然覺得當個廚子不錯。”要學廚師哪家強?張光東的父親曾經擔任村干部,在村委的一本雜志上看到山東藍翔技校的廣告,在濟南上班的親戚也推薦他去藍翔,于是張光東就來到藍翔,報了3 個月的烹飪短期培訓班。
對張光東來說,山東藍翔技校是改變他一生命運的地方,盡管時隔十幾年,盡管只學了3 個月,很多片段他都記憶猶新。“不知道趙老師還在教學嗎?”“*一堂課是理論課,一位儒雅的老師夾著課本走進來,給我們講烹飪歷史,我才知道廚師鼻祖是誰。”“剛剛適應那里,喜歡上那里,就得走了。”
2002 年,張光東帶著他的菜譜和行李前往青島,到大飯店當廚師,認識了當服務員的妻子,后來兩人一起跳槽。結婚生子后,妻子留在老家上班、帶孩子,他繼續打拼。 2013 年,張光東再次回鄉創業, “飯店生意好不好,菜品質量很關鍵。”張光東不斷豐富菜品,推出新花樣。周圍飯店都是日常小炒,他就別出心裁,除主要特色菜外,還做一些老百姓平常吃不到的菜。蒜泥魚、蒙山松菇雞、金蔥玉福、四喜丸子等,都是他的招牌菜。“四喜丸子還是從山東藍翔技校學的,七成瘦三成肥,不加任何東西,我現在還延續那個做法。當年上課時老師給每人一份料讓做四喜丸子,我覺得如果做4 個丸子太大,就做成了6 個,結果讓老師好一頓批,‘怎么把四喜丸子做成了六喜丸子’,然后讓我重做。”提及此,張光東的臉上揚起笑容。這次開飯店,菜好量多價廉,名聲也就慢慢傳播開。進入2014 年后,生意紅火起來,經常一天六七十桌,一桌18 道菜,差的時候也有十幾桌,“沒有明顯的淡季。一對新人結婚得四次酒,生孩子后還要擺酒,只要你的菜和價錢讓顧客滿意了,人家下次還會來。”
提及未來,張光東信心滿滿,說第二家店正在醞釀中,將來在沂南縣實現一鎮一店,再到大城市去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