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2 點,忙完生意的張光東好歹閑了下來,簡單就餐后和記者聊起天。張光東生于1980 年,1997 年初中畢業后去建筑工地當了半年小工,然后便改學烹飪。張光東說“當時在工地吃不好飯。工地隔壁有個單位,食堂伙食很好,每天飯菜香味飄過來,只有十幾歲的我對美食心生向往,突然覺得當個廚子不錯。”要學廚師哪家強?張光東的父親曾經擔任村干部,在村委的一本雜志上看到山東藍翔烹飪學院的廣告,在濟南上班的親戚也推薦他去藍翔,于是張光東就來到藍翔,報了3 個月的烹飪短期培訓班。
對張光東來說,山東藍翔烹飪學院是改變他一生命運的地方,盡管時隔十幾年,盡管只學了3 個月,很多片段他都記憶猶新。“不知道趙老師還在教學嗎?”“*一堂課是理論課,一位儒雅的老師夾著課本走進來,給我們講烹飪歷史,我才知道廚師鼻祖是誰。”“剛剛適應那里,喜歡上那里,就得走了。”
采訪當日,趁著下午空閑時間,張光東換上平時的衣服,拿出一本泛黃的書坐在店里看起來。書本封皮沒了,還有幾頁缺損,里面記滿各種菜的制作方法和配料組成。從1998 年到現在,這本菜譜跟隨張光東一起走南闖北。“這是藍翔發的書,我走到哪兒帶到哪兒。本來還有兩本書,搬家不小心丟了,只留下這本菜譜,有空就翻翻。”廚師這條路,成長是痛苦的,從藍翔學習之后,張光東在濟南待了近四年,*一份工作干了一年,之后又換過好幾家飯店,熬了四年才順利上灶做主廚。“一開始不能炒菜,心里挺著急,一度想回藍翔繼續進修,*后還是堅持工作。老師曾經說過自己的實踐*重要。另外,考慮到經濟原因,進修雖然免費,但不工作就沒錢賺了。”交流過程中,張光東始終語氣平淡,卻擋不住真情流露。“有空想再去藍翔進修一段時間,這次肯定比之前學得好,因為我現在知道自己哪里欠缺,學習更有針對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