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制灌漿料的骨料應符合下列要求:
1、粗骨料*大粒徑不宜超過40mm;泵送高度超過50m時,碎石*大粒徑不宜超過25mm;卵石*大粒徑不宜超過30mm。
2、骨料*大粒徑與輸送管內徑之比,碎石不宜大于灌漿料輸送管內徑的1/3;卵石不宜大于灌漿料輸送管內徑的2/5。
3、粗骨料應采用連續級配,針片狀顆粒含量不宜大于10%。
4、粗骨料宜采用中砂,通過0.315mm篩孔的顆粒含量不宜小于15%,且不大于30%,通過0.160mm篩孔的顆粒含量不宜小于5%。
灌漿料配合比比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符合《普通灌漿料配合比設計規程》JGJ55、《灌漿料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及《粉煤灰灌漿料應用技術規范》GBJ146等。
2、泵送灌漿料的膠凝材料總量不宜小于300kg/m3。
3、泵送灌漿料的砂率宜為35%~45%。
4、泵送灌漿料的水膠比不宜大于0.6
5、泵送灌漿料含氣量不宜超過5%。
6、泵送灌漿料坍落度不宜小于100mm。
7、塑性收縮指灌漿料在硬化前由于表面失水而產生的體積減小。
灌漿料在新版狀態時,拌合物的顆粒間充滿水,如果養護不足,當表面的失水速率超過內部水向表面的遷移速率時,在內部孔隙中會產生毛細管負壓,從而導致漿體產生塑性收縮。
1、干燥收縮指灌漿料停止養護后,在未飽和空氣中失去毛細孔和凝膠孔吸附水而發生的不可逆收縮。干燥收縮是由于水分擴散到外部環境中所致。
2、自收縮是指灌漿料在無溫度變化、與外界無濕度交換的條件下,由于水泥水化及礦物外加劑的二次水化消耗了體系內的水分,導致灌漿料宏觀體積的減小。與普通灌漿料相比,高強灌漿料由于水灰比,能提供的自由水分少,自收縮現象明顯,會產生自生的原始微裂縫,影響灌漿料的強度和耐久性。
3、溫度收縮是指灌漿料由于溫度下降而產生的體積減小,又稱為冷縮。水泥的水化熱、外界的熱源及環境的溫度變化是引起溫度收縮的主要原因。在大體積灌漿料的硬化過程中存在升溫期的膨脹和降溫期的收縮,如果灌漿料處于約束狀態下,溫縮受到限制,就轉變為溫度收縮應力,可能導致溫度收縮裂縫。
4、碳化收縮是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在合適的相對濕度(約50%)條件下,與灌漿料表面上的水泥水化產物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游離水等物質,從而引起灌漿料的體積減小。灌漿料組成要求灌漿料組成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