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四年前說起VR,那知道的應該不是很多。但是今天如果提起,可能會有很多聽過甚至親自體驗過。現在VR不僅在房地產、游戲、家裝、教育和城市規劃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在醫療教學領域也有用武之地。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VR技術在醫療領域的五大應用:
一、解決學生解剖的學習問題
解剖學中如果引入了VR技術,在學習上課程將會縮短80%。我們可以利用VR逼真、立體、可互動的特點,真實的模擬心臟以及其他內臟結構。我們可以利用VR設備把心臟托在手里面轉圈、看肌肉和血流等等。除此之外,就是解剖知識的普及。以前我們看到的都是平面的東西,很難把理論結合到實踐中,VR技術能讓外科醫生在做手術之前,就能獲得局部解剖的經驗,能夠有效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而學生則可以通過VR解剖技術,加快學習速度,降低學習成本。
二、降低實習成本。
實習醫生都是通過老師指導來了解在手術室里面怎么穿衣服,怎么保證無菌狀態等等。而這些場景也可以利用VR實現,我們可以直接在VR創建的虛擬場景中熟悉醫院流程。其次,就是降低成本。一個老師帶多個學生,需要反復講解想同的知識點,而利用VR技術,學生可以反復的去復習,也可以針對自己的弱項進行針對性學習,這樣就降低了老師的教學成本。
三、模擬手術
以前醫生練刀的機會都是在病人身上練的,所以經常說有名的醫生都是踏過多少人的血液才走過來的,這樣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現在,我們可以利用VR技術來模擬手術場景,并且在虛擬場景中會設置更多的突發狀況,這樣要比真實訓練的效果好很多。另外,模擬訓練還可以在家里反復練習,深化印象。
四、VR技術進入治療領域
虛擬現實在治療領域的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虛擬現實可以讓病人在一個安全的治療環境當中,去體驗外面世界有障礙的地方,讓他的訓練更加有趣,也可以更加真實地做一些動作。比如讓患有肩周炎的病人進入到虛擬果園里面摘蘋果,這種要比醫生讓他抬手的動力要有效得多。
五、提升患者體驗。
過去看病,病人到一個場景都是陌生的,患者跟醫生是在完全陌生的情況下要建立信任實際上是蠻難的。我們可以利用VR技術讓病人先了解一下醫院的流程,這樣到了醫院之后就會感覺非常熟悉,也就不會過于緊張。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對病人進行指導,讓他感覺就在醫院,這種感覺對患者的整個恢復過程都是很有幫助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