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水鴨又叫桂花鴨,是南京著名的特產,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因南京有“金陵”別稱,故也稱“金陵鹽水鴨”,久負盛名,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制作歷史悠久,積累了豐富的制作經驗。生產的鹽水鴨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而以中秋前后,桂花盛開季節制作的的鹽水鴨色味*佳,名為桂花鴨。
南京向以鴨肴馳譽海內,故歷來被冠以“鴨都”美稱。其鴨肴之
多,食鴨人之眾,可謂中華之*。據《陳書》記載,陳軍與北齊軍在金陵北郊外覆舟山一帶交鋒,陳軍“人人裹飯,媲以鴨肉”、“炊米煮鴨”,使得士氣大振,終于以少擊眾,大勝而歸。此為金陵鴨饌*早見于正史之記載。*遲明初南方鹽水鴨已享有厚譽,一直盛名不衰。明代有首民謠:“古書院,琉璃截,玄色鍛子,鹽水鴨”。
古書院指的是當時*大的國立大學-南京國子監;琉璃截指的是被稱為當時世界奇跡的大報恩寺,玄色鍛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產玄色錦鍛,而小小的鹽水鴨居然并列其中了。南京人食鴨花樣很多,六朝時期帝王們的餐桌上已經有烤鴨和鹽水鴨等幾道鴨饌,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鴨一只”。清代南京方志學家陳作霖《金陵瑣志》載稱:“鴨非金陵所產也,率于邵伯、高郵間取之。么鳧稚鶩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闌池塘以畜之。約以十旬肥美可食。……而皆不及‘鹽水鴨’之為無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