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風景旅游城市和歷史文化名城,桂林低處湘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之間,桂林的文化,總體來說更接近長江流域的文化。桂林不僅山水風光、人文景觀令人神往,而且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也令人迷戀。桂林方言屬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話桂柳片,口音與湖北、四川、貴州等地相似。桂林的建筑風格也與長江流域的相似,只可惜由于上個世紀國內戰亂,加上日本鬼子轟炸桂林,老式桂林傳統的建筑幾乎全毀。
桂林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壯、回、苗、瑤、侗等28個少數民族占桂林市總人口的8.5‰左右。桂林市聚居的壯、苗、瑤、侗等少數民族,保持著古樸、奇特、多彩的民俗風情,如壯族的三月三歌節,瑤族盤王節、達努節,苗族蘆笙節、拉鼓節,侗族花炮節、冬節對中外旅游者具有極大吸引力。十多個少數民族,他們雖共同生活在華夏民族的文化氣氛中,卻都保持著自身的風俗,包括服飾,食物,節日,宗教信仰,甚至語言文字。
壯族
以壯錦為標志,喜好唱歌。古有歌仙劉三姐,今有姑娘木葉歌,節慶有三月三歌節。壯族歌圩,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有著許多動人的傳說。其中比較流行的是“賽歌擇婿”的故事。傳說在以 前,有位壯族老歌手的閨女長的十分美麗,又很會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選一位歌才出眾的青年為婿。各地青年 歌手紛紛趕來,賽歌求婚,從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賽歌集會。
苗族
刺繡蠟染,工藝獨特,蘆笙踩堂,歡度良宵。苗族的舊年和漢族的春節相似,農歷十二月下旬,家家舂糯米,買年貨,出嫁的女子也隨同丈夫回娘家,到正月初七才能回夫家。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每年二月初二和六月初六都做粽子祭奠。自然崇拜也占有重要地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