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食母乳不足的常見原因
信心不足、睡眠不夠
懷孕時擔心自己能不能哺乳,因為是典型的“太平公主”。孩子出生后,奶水也還可以;孩子是夜啼郎,晚上總是不停地鬧,產婦嚴重睡眠不足,被折磨得快崩潰了,奶水日益縮少,才半個月,孩子就成了吃一頓餓一頓的小羔羊。
媽咪接招:保持信心,保證休息時間乳汁分泌與神經中樞關系密切,過度緊張、憂慮、憤怒、驚恐等不良精神狀態可引起乳汁分泌減少。產婦要保持精神愉快,對母乳喂養抱有信心,更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證足夠的睡眠和休息,*好采取與嬰兒同步休息法,減少干擾。
聽輕松的音樂,看健康有趣的書畫,有利于調節心理,保持心情舒暢。家庭其他成員應照顧好媽媽,精神多加安慰鼓勵,并主動分擔家務,防止新媽過度疲勞。
混合喂養不合理
孩子生下后,奶水很充沛。但是晚上孩子喝完奶后總喜歡哭,婆婆說孩子哭是因為不飽,所以調了些米糊給孩子吃。說也奇怪,孩子吃完后哭得沒那么厲害了。此后,孩子便開始吃米糊,米糊吃得多,飽腹時間長,奶便吃得少。產婦感覺奶水越來越少了。
媽咪接招:4個月哺乳期內母乳不足常見原因是嬰兒的吸吮時間不夠,媽媽應該保證足夠的時間來喂養自己的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每天的哺乳時間盡可能長達8個小時,出生1~2月嬰兒,每天應哺乳8~10次。3個月的嬰兒,24小時內哺乳次數至少有8次。
母乳是嬰兒*佳食品和飲料,完全能滿足出生4~6個月嬰兒生長發育所需的全部營養,不必添加米糊、牛奶、果汁,甚至水。當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的母乳“喂養新觀點”認為,在通常的情況下,母乳喂養的嬰兒,在6個月內不必增加任何食物和飲料,包括水。
產生乳頭錯覺
產婦是剖腹產,寶寶生下后,全身疼痛,奶水也還沒分泌,寶寶吸了幾次就不繼續了。看著嗷嗷待哺的寶寶,產婦心疼不已。婆婆建議先沖奶粉給寶寶喝,等產婦奶水來了再進行母乳喂養。可是,等產婦的奶水來了時,寶寶卻怎么也不肯吃母乳了。
媽咪接招:避免早期使用人工乳頭及奶瓶,人工喂養3次后,嬰兒即已產生乳頭錯覺,個別1次也會產生了乳頭錯覺,因此,提倡早吸吮及24小時母嬰同室,按需哺乳,盡量避免早期使用各種人工奶頭及奶瓶。
乳頭錯覺的糾正,要在嬰兒不是很饑餓或未哭鬧前進行,可通過換尿布變換體位撫摸等方法使嬰兒清醒,產婦以采取坐位哺乳姿勢為佳,可使乳房下垂易于含接。乳房過度充盈時濕熱敷5分鐘,擠出部分乳汁使乳暈變軟,便于寶寶正確含接乳頭及大部分乳暈。
偏食、營養不夠
產婦有偏食的習慣,尤其不喜歡吃肥膩的豬蹄。孩子剛生,苦惱事就來了,寶寶出生十天就沒奶水了!產婦知道母乳喂養對寶寶和媽咪的身體都有益處,但是不知吃些什么食物才能有足夠的奶水來喂養?
媽咪接招:不僅可補充分娩時消及時、適量、科學補養大量資料證明,肉類、蛋類及豆制品類食物,具有豐富的營養成分,耗的大量能量,而且為制造乳汁提供了大量優質原材料如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等。
因此,哺乳期間不可偏食。但是,要避免分娩后馬上開始豬蹄湯、鯽魚湯等高蛋白高脂肪飲食,這樣會使初乳過分濃稠,引起排乳不暢。
分娩后的*一周內飲食宜清淡,應以低蛋白、低脂肪的流質為主。此后可適當增加營養,可根據個人口味、平時習慣,適當多吃一些促進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鯽魚、鰱魚、豬蹄、雞及其湯汁,還可適當多吃些黃豆、黃花菜、核桃仁、芝麻之類的食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