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是中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二千多年來,古箏的流傳范圍已遍及祖國各地乃至海外。在其傳播與傳承的過程中,因地域環境、政治經濟、語言文化及民俗民風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與各地民間音樂的融合,逐漸派生和形成了各種具有不同音韻、演奏技巧和濃郁地方色彩的流派、曲目等。從地域特征上有南北兩大派系之分,從具體風格特征上則有“茫茫九派流中國”之說。
我們知道,每個箏派的形成和發展,既有其民間性、區域性、保守性、延續性等共性的特征,又有著它們所依存的客觀環境、形成過程、社會背景和文化特質等個性因素。它們的個性因素和民間性決定了它們必須依附于某個區域性的樂種之中,表現該樂種的內容,并成為該樂種的組成部分。與此同時,它們還具有它所依附樂種特定的技法、音律、音韻、調式、調體、節奏、板式結構、套曲程序等,包括了一些專用名詞、術語,以及約定俗成的審美標準。相對固定的音樂表現形式也是每*流派存在的基礎和傳承載體,并被其音樂功能所決定。一個流派還必須具有系統的曲目(包括記譜法)、典型的代表人物,因為系統的曲目標志著流派形成條件的成熟,典型代表人物對流派的奠定、流派的承上啟下,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一個流派承傳在某一個地區,是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復雜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因素中,經過孕育、生長、開花、結果全過程,由漸變、突變、量變到質變的過程。
本文擬對古箏主要流派的成因、流變、衍展、風格特點、演奏技法及代表人物等進行探討,目的在于讓我們在對各流派的學習中,可更好地把握各流派的精髓,發揚光大各流派的藝術特點,不足之處,尚祈專家和同仁們雅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