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大概是所有詞匯中最說不清楚的一個詞。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是,盡管如此,一點兒也不影響對它的認同和應用。美容院做不下了,一貼上SPA的標簽生意就活;洗浴中心辦不下去了,把它升級為SPA,生意就好;桑拿不好聽了,搖身一變成SPA,生意照做;浴缸賣不動,改SPA吧......總之,SPA就是那么神奇。 SPA是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面裝。由于SPA的出現,美容院、洗浴中心、游泳館、浴足館、健康中心、溫泉等原先毫無關聯的行業,都成“親戚”了。可見,SPA對行業的整合效應有多大。SPA,讓普通的水成了“神水”,真的是“水為財”。
這么一個好東西,溫泉作為最本真的SPA,沒有理由不乘勢而上。但是,這么多年下來,溫泉行業似乎還沒有找到SPA的感覺。
下面結合這些年的實踐研究,就溫泉行業的SPA產品設計,提出一些思路,供大家參考。
我們認為,SPA是溫泉的最初方向,也必將是溫泉的最終方向。不管怎么變,不管多復雜,溫泉的本質都要回歸到健康課題上來的。
問題是,溫泉的健康題怎么做?答案是:治病。準確地說是:身心靈療愈。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任何疾病背后都有其心理原因。有報道說,大部分亞健康,都直接與生活壓力有關。情緒與疾病密切相關。而情緒與性格有很大關系。
根據這些關聯,我們可以把身心靈三者串起來:“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心靈健康”,這是一個醫學邏輯鏈條。同時可以把性格、情緒、疾病串起來,“性格-情緒-疾病”,這是治療方案設計展開鏈條。
根據這樣的邏輯脈絡,臺灣、馬來西亞的專家,應用大量西方現代的醫學、心理學技術,這些技術或手段,包括九柱性格學、教練技術、完型治療、家族系統排列、催眠技術、神經語言程序學(NLP)、花精療法、香熏等手段,同時結合中醫按摩、針灸手法,整合出套餐式SPA療程。經過三年多的臨床試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接受者身心靈全面改善。
療程式SPA產品,主要針對一些深度心理疾病和陳舊性生理疾病,如高血壓、風濕病、肥胖癥等。從心理心靈療愈為突破口,以溫泉浸泡為基礎,輔之按摩、針灸,不吃藥不打針,沒有任何負作用。療效遠遠超出“治病”這個單一目的。
通過研究和實踐,我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溫泉治病這個方向是完全可以走通的。尤其是亞健康和保健方面,有很大潛力。當然,我們必須拋棄簡單炒作和玩噱頭的陋習,實實在在去做工夫,最重要的是,要科學地探索,形成一套可以復制和便于操作的療愈流程。
溫泉行業已經風光了十多年,相信也還可以持續一段時間。但是終有一天,我們會面臨升級和轉型的壓力。高瞻遠矚,未雨綢繆才能真正持續發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