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癥狀】山雞苗該病的潛伏期極短。易感禽與感染禽接觸1 -3夭即可表現出該病的特征癥狀。病禽鼻道和鼻竇充滿漿液性或R液性分泌物,分泌物鉆住鼻孔。分泌物有惡臭味。面部水腫和結膜炎是該病的典型特征,有時可見病禽打噴嚏,食欲及飲水減少,有時伴有下痢,體重減輕,羽毛豐滿。嚴重者整個頭部水腫,甚至波及喉部,一側或兩側眼睛閉合,造成一時性失明。隨著病情發(fā)展,鼻液貓稠性增加,炎癥蔓延至氣竹o由于a液增多,病禽呼吸困難,張口伸頸并有哆音,不斷甩頭,常因窒息而死亡。
該山雞苗病以高發(fā)病率和低死亡率為特征。
山雞苗【剖檢變化】該病的主要病變在鼻腔、眶下竇和氣管薪膜可見有急性卡他性炎癥。鼻腔、眶下竇有灰白色黏液,鉆膜發(fā)紅水腫。喉頭、氣管乳膜呈桃紅色并有鉆液,嚴重者有干酩樣物。下領部皮下有漿液浸潤,卡他性結膜炎,結膜充血水腫,眼窩內有干酪樣物填充。有時可見肺炎和氣管炎,氣囊、腹腔及輸卵管內有黃色一于酪樣物,產蛋禽有時可見卵黃性腹膜炎,其他臟器無明顯變化。
【防治】該山雞苗病對多種磺胺藥物和抗生素都敏感,但這些藥物都不能消除帶菌狀態(tài)。
*選藥物為磺胺二甲氧嘧啶,按0.05%濃度飲水3一7天。也可用雙氫鏈霉素,按每只禽每次5萬一10萬單位或慶大霉素8000單位肌內注射,每天2次,連用3天。治療該病以飲水和噴霧效果好。當有霉形體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時,必須同時使用泰樂菌素和青霉素才有效。 在養(yǎng)殖山雞苗、山雞時傳染性鼻炎是由雞副嗜血桿菌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主要表現為鼻腔和鼻竇發(fā)炎、打噴嚏、流眼淚、臉部腫病脹
【流行病學】雞副嗜血桿菌屬革蘭染色陽性、極性染色、無運動性的桿菌。該菌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較弱,在體外只能存活數小時至幾天。對熱和消毒劑均很敏感,5090以上幾分鐘即死亡,一般消毒劑可很快將其殺死。對抗生素和磺胺類藥物很敏感。
山雞是副嗜血桿菌的自然宿主,各種年齡的家禽均易感,3-5日齡的幼雛有一定程度的抵抗力。病禽或帶菌禽是該病的主要傳染源,該病主要以飛沫及塵埃經呼吸道傳染,也可通過污染的飼料和飲水經消化道傳染。 在山雞苗養(yǎng)殖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葡萄球菌病,葡萄球菌病是由致病性葡萄球菌引起的家禽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一般以組織器官發(fā)生化膿性炎癥或全身敗血癥為特征。
【流行病學】該病的病原是金黃色葡萄球菌。該菌是圓形或卵圓形,無鞭毛,無英膜,不形成芽胞,常呈葡萄串或團結狀排列。革蘭陽性。該菌需氧兼性厭氧,60℃ ,30一60分鐘、80℃10一30分鐘該菌可被殺死,煮沸立即死亡。在70%酒精、3%苯酚中很快死亡。
各種年齡和品種的家禽均可感染,以1.5一3月齡的青年禽多見。近年來產蛋母禽也有發(fā)生.常見急性敗血癥。中山雞苗和成禽常為慢性、局灶性感染為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