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產方式的四項基礎性工作
在精益生產方式下的諸多管理工作中,*緊迫,*急需解決和*需要建立的工作是什么?根據多年的實踐經驗,結合中國企業的實際筆者認為 以下四方面的工作是*基礎,*需要首先關注的管理工作。
*一、是針對生產管理的標準化建設。 1)針對部門職能的標準化建設。 2)針對崗位流程的標準化建設。 3)針對崗位工作內容的標準化建 設。
第二、是針對5S現場管理的執行力建設。 5S是生產管理基礎中的基礎。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 )、素養(SHITSUKE)。
5S對于塑造企業的形象、降低成本、準時交貨、安全生產、高度的標準化、創造令人心曠神怡的工作場所、現場改善等方面皆能發揮巨大作用 。
整理:就是把東西分為有用和沒用的東西,把沒用的東西丟掉
整頓:就是把留下來的有用的東西物品,進行標識分類。進行定置管理。包括:定容,定量,定位
清掃:就是制訂考評方法,進行點檢,巡查。
清潔:就是標準化和進行推廣
素養:就是系統化
其實5S不僅是用在現場管理中,在思維塑造,文化建設方面起著深刻影晌。 但是5S現場管理又是一般企業*不易堅持和執行到位的管理活動。
所以在5S生產管理中,我們強調執行力,強調持之以恒的過程管理。
第三、以ISO9000體系為基礎的制度化建設。
ISO9000中的質量不僅指的是產品質量,還包含了工作質量的提升與維持。ISO9000體系到今天已經成為企業進行制度化建設的基礎,其中的質 量管理原則對整個營運管理的工作起到了指導性的作用。
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對競爭市場條件下,關注顧客就是以客戶為導向*好的注解。
2)領導作用,體現了領導者在制度和流程建設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3)全員參與,體現了制度和流程建設中的艱巨性,復雜性和寬廣性。
4)過程方法。注重過程而不是單只是結果,表明另一種思維的轉變。所謂細節決定成敗,過程決定結果。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過程有時甚至 比結果更加重要。這種思維的轉變更能激勵員工的參與和執行。
5)管理的系統方法。管理需要各個方面的參與,各個子系統的配合協調,不能顧此失彼,因不失大。產品質量,交期,成本需要協調發展,缺 一不可。
6)持續改進。采用PDCA理論,螺旋式的上升前進,持續不斷地改進,永遠的動力與推力。
7)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采用現場,現物,現實的“三現主義”是基于事實的*好體現。
8)與供方互利的關系。與供應商雙贏,而不是你死我輸的商業方法,是當今大部分日韓企業崛起的奧秘。這條原則在供應鏈的設計,計劃和執 行方面尤其重要。
第四、*基本的浪費現象價值分析。
在精益生產方式管理中,有七種*基本的浪費現象。
(1)等待的浪費;
(2)搬運的浪費;
(3)不良品的浪費;
(4)動作的浪費;
(5)加工的浪費;
(6)庫存的浪費;
(7)制造過多(早)的浪費。
在精益生產方式下的管理中,我們必須利用系統的方法,將這七種浪費現象在所有的工藝流程與工作設計中,將浪費降至*低之至消滅。
谷唐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歡迎您來電咨詢!
全國免費熱線:4006681728
電話:86-0769-21680407
QQ:864755885/1453233396
地址:東莞市南城區鴻福路口國際商會大廈709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