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藥俗稱小白嘴,學名有薯蕷(yù)、 山藥、懷山藥 、鐵棍山藥、土薯、山薯、玉延、白薯、佛掌薯、麻山藥之稱。英文名字: nagaimo, yamaimo, Chinese yam, Japanese mountain yam, Korean yam; 唐代宗名李預,因避諱改為薯藥;北宋時又因避宋英宗趙曙諱而更名山藥。白山藥原產于中國北方,目前在河南、河北、山東 、山西和南方的廣西、福建、廣東、臺灣都有廣泛種植,日本和韓國也有種植。“白山藥”曾在1914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展出,遂蜚聲中外,歷年來向英,美等十多個國家和地 區出口。
。白山藥的作用:
《本草綱目》載有:山藥性溫味甘,無毒,有補中益氣、補脾胃、長肌肉、止泄瀉、健腎固精、益肺等功用。作為中藥最重要的補益材料之一,無任何副作用,因此被歷來醫家 評價 為“溫補”“性平”,是 “藥食同源”的典范,即可以當成正常食物充饑使用,用者沒有避忌,適宜于任何人群、任何體質,包括老人、兒童、孕婦和其他特殊人群。它主要含水 分少,身白、肉質細嫩,味香甜可口、是山藥類的*品。明清年間是朝中貢品。在老百姓中是滋身健體的補品和饋贈親友的上乘禮品。白山藥的營養極其豐富。據現代研究,化驗分析,每百克含有碳水化合物19.9—21.5克,蛋白質1.9—2.25克,鐵、鋅、銅、錳的含量也很高。除此之外,還含有大量人身需要的副腎皮素、粘液質、膽堿、淀粉、糖蛋白、游離氨基酸、只杈素、維生素C、淀粉酶、薯蕷皂苷元,可猬營養極其豐富
。歡迎廣大朋友前來參觀品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