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工信部《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出臺實施,我國新材料產業的發展重點也在落實進發:共包括特種金屬材料、高端金屬結構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高性能復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等六大重點方向。下面就跟隨“新材料全球交易網”一起了解高端金屬結構材料中鎂合金產業的發展狀態,一起發現新材料、發現新技術,發現新商機。
鎂資源蘊藏量豐富,在地殼中的含量達到2.1%~2.7%(地殼的質量為59.76×1022t ),是僅次于鋁、鐵、鈣、鈉、鉀居第6位的金屬元素。海水和鹽湖水中均含有煉鎂的原料氯化鎂(MgCl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是氯化鈉(NaCl),其次就是氯化鎂,1m3海水含鎂1.3kg。世界上著名的大鹽湖有位于美國猶他州的大鹽湖、以色列和約旦間的死海以及中國青海省的察爾汗鹽湖。中國青海察爾汗鹽湖面積為5.86×109m2 ,已探明鎂鹽儲量40億t。
鎂資源在地殼中分布的也比較廣,地殼含有1500多種礦物,其中含有鎂化合物的即占200多種。目前世界上生產鎂質非金屬和金屬材料的主要礦物為菱鎂礦和白云石。截至2004年底,世界已探明的菱鎂礦儲量約為124億t,主要賦存在中國、朝鮮、俄羅斯等1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29%的菱鎂礦分布在中國。白云石礦主要分布在中國、前蘇聯、美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意大利、澳大利、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由于白云石礦儲量巨大、分布廣泛,因而一般地質資料中均未提及其儲量。
國際上原鎂生產以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前蘇聯為主。目前,北美和歐洲國家的鎂產量已降至世界鎂產量的20%左右。2009年中國原鎂產量50.2萬t,占世界產量的79.2%;2010年1-10月份,中國原鎂產量達54.3萬t。憑借資源、能源和成本優勢,中國幾乎控制和壟斷了全球原鎂的供應。
文章來源:高端金屬結構材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