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然而如此年輕品牌美特斯邦威是怎樣站穩腳跟的呢?2001年,美特斯邦威年營業收入為100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2%,凈利潤12億、同比增長59%,成功拿下華通明略“品牌動力”排名中第十位,充分說明美特斯邦威的潛力與受消費者歡迎度。
美特斯邦威在華通明略“品牌動力”上的好排名,完全取決于他在國內的業績表現。在深交所的服裝品牌銷售收入中,美特斯邦威名列第三,僅僅次于耐克和安踏。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的大環境下,美特斯邦威的光芒也不能被掩蓋。
周成建是美特斯邦威的董事長,他來自浙江沿海的小農村,他說自己學習成績不好,不喜歡在建筑工地風吹日曬,喜歡柔織物在指間柔軟的感覺,便立志成為一個裁縫,一個世界裁縫。
在國際服裝行業中,生產外包是一種常用的做法。美特斯邦威屬于國內首個采用生產外包的品牌,在大量歐美零售商涌入中國市場的大環境下。美特斯邦威全新推出的“Me&City”品牌,這一品牌助推歐洲款式,棄用歐洲模特,針對中產階級消費者。
Me&City其實算是低端版H&M和Zara,主要面向大學生與畢業生,要把過去美邦培育出來的忠實年輕消費者抓牢,以適應其年齡的增長以及步入職場后消費習慣與偏好的改變。
接下來,美特斯邦威的目標是盡享海外市場,美特斯邦威所打造出的不同的時尚舞臺,讓每一個人都展現出出不同的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