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八種排序方法:
1.直接插入排序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假設前面(n-1)[n>=2]0個數已經是排好順序的,現在要把第n個數插到前面的有序數中,使得這n個數也是排好順序的。如此反復循環,直到全部排好順序。
2.希爾排序(*小增量排序)
西安達內Java培訓(www.xatarena.cn)講師表示,算法先將要排序的一組數按某個增量d(n/2,n為要排序數的個數)分成若干組,每組中記錄的下標相差d.對每組中全部元素進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再用一個較小的增量(d/2)對它進行分組,在每組中再進行直接插入排序。當增量減到1時,進行直接插入排序后,排序完成。
3.簡單選擇排序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選出*小的一個數與*一個位置的數交換;然后在剩下的數當中再找*小的與第二個位置的數交換,如此循環到倒數第二個數和*后一個數比較為止。
4.堆排序
堆排序是一種樹形選擇排序,是對直接選擇排序的有效改進。
堆的定義如下:具有n個元素的序列(h1,h2,...,hn),當且僅當滿足(hi>=h2i,hi>=2i+1)或(hi<=h2i,hi<=2i+1) (i=1,2,...,n/2)時稱之為堆。在這里只討論滿足前者條件的堆。
由堆的定義可以看出,堆頂元素(即*一個元素)必為*大項(大頂堆)。完全二叉樹可以很直觀地表示堆的結構。堆頂為根,其它為左子樹、右子樹。
初始時把要排序的數的序列看作是一棵順序存儲的二叉樹,調整它們的存儲序,使之成為一個堆,這時堆的根節點的數*大。
然后將根節點與堆的*后一個節點交換。然后對前面(n-1)個數重新調整使之成為堆。依此類推,直到只有兩個節點的堆,并對它們作交換,*后得到有n個節點的有序序列。
從算法描述來看,堆排序需要兩個過程,一是建立堆,二是堆頂與堆的*后一個元素交換位置。所以堆排序有兩個函數組成。一是建堆的滲透函數,二是反復調用滲透函數實現排序的函數。
5.冒泡排序
在要排序的一組數中,對當前還未排好序的范圍內的全部數,自上而下對相鄰的兩個數依次進行比較和調整,讓較大的數往下沉,較小的往上冒。
6.快速排序
7.歸并排序
8.基數排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