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挽救自己在職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危機,不少職場新人可能會把打通職業發展道路的希望寄托在跳槽上,而這種做法的成功率到底有多高?對于很多已陷進了這種職業狀況的職業人來說,他們又應如何調整自己的職業心態,客觀地分析自己的職業發展難題?
你適合跳槽嗎?
一位資深的管理者表示,一般而言,三年的工作時間在個人職業發展道路上,是知識和經驗積累的標準線。因為職業人從無知到有知,往往需要經過三年左右的時間進行學習,讓個人的判斷能力、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不斷提升;而這時職業人對于自己的職業發展潛力也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是繼續堅持,還是選擇跳槽,相信都有了比較明確的答案。
他還表示,通常在工作了一年以后,不少人就有了強烈的跳槽意向,如果跳一次槽就達到了修正當初盲目求職這一錯誤的話,那么這樣的跳槽是應該的。但是,在目標還不明確的時候就選擇跳槽,拿整個職業生涯做“賭注”,萬一自己在這個關鍵時刻選擇錯了,后果可能會比原來更糟。因此,跳槽并非職場新人產生“一年之癢”時唯一的“止癢劑”。
卞秉彬指出,要確定自己是否客觀、合理地跳槽,職業人不妨給自己提出這樣五個問題:“我將要跳向哪里”、“市場需要怎樣的人才”、“我具備這些素質嗎”、“在哪些方面自己需要提升”、“了解自己的職業氣質傾向嗎”。如果能明確地回答3個以上問題的,跳槽的成功率相對比較高。事實上,在不少案例當中,不能完滿回答3個提問的求職者很少能成功跳槽。
以自我為本調整職業觀
專業人士指出,職場新人要改善職業發展過程中這種困惑不已的心態,與個人擇業態度有著一定的聯系;同時還要了解和探索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讓擇業與自身專業、愛好及個人能力相匹配。
當新人出現“一年之癢”時,不妨嘗試改變自己工作的態度,問問自己是在為工資還是為了事業的發展而努力?對于剛剛步出象牙塔的畢業生來說,企業給他們的工資往往都是較低的,要獲得較高的工資回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這時提升自己的職業競爭力,才是擇業的重要取決因素。
一位人力資源管理者表示,目前,面對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如何在進入社會時找到一個能養活自己的“飯碗”,一直是應屆畢業生求職時最為關注的焦點。但更值得職場新人關注的應該是如何發展目前的工作,這才是往后在職場中取得高報酬的一種積累。
“如果說,僅僅是為了得到當前的‘飯碗’而丟棄未來的‘飯碗’,忽視了對自我價值的尊重,那么必然會出現職業困惑,生活的質量也將大打折扣。目前的工作應該給自己的提升帶來機會,其實這也是現代職業人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卞秉彬說。
本文由滄州人才網整理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
鏈接地址: http://www.cangzhourencai.com/news/news-show-22.ht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