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可膨脹石墨生產采用兩種工藝:化學法和電化學法。兩種工藝除氧化工序不同外,脫酸、水洗、脫水、干燥等其它工序相同。采用化學法的絕大多數廠家產品的質量,都能達到GB10698-89《可膨脹石墨》標準規定的指標,滿足大宗柔性石墨板材生產用料要求和出口供貨標準。但生產特殊要求的低揮發份(<10%)、低含硫量(<2%)的產品比較困難,生產工藝不過關。強化技術管理,認真研究插層過程,掌握工藝參數和產品性能的關系,生產質量穩定的可膨脹石墨,是提高后續制品質量的關鍵。電化學法不用其它氧化劑,將天然鱗片石墨和輔助陽極一起構成陽極室浸泡在濃硫酸電解液中,通直流或脈沖電流,氧化一定時間后取出,水洗干燥后即為可膨脹石墨。該法*大特點,可通過調節電參數和反應時間控制石墨反應程度和產品的性能指標,污染小,成本低,質量穩定,性能優異。解決插層工藝中的攪拌問題,提高效率,降低電耗,是該法急需解決的課題。以上兩種工藝脫酸后,石墨層間化合物潤濕、吸附的硫酸質量比仍在1:1左右,插層劑消耗量大,洗滌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居高不下。且多數生產廠家沒有解決廢水處理問題,處于自然排放狀態,環境污染嚴重,將制約行業的發展。更多請前往:http://www.szhfd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