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技術描述 Description
手持便攜式設備
HandyPROBE百分之百的便攜性完全適用于在現場實現檢測、逆向工程、工件CAD-部件比對分析、零部件或復雜部件的裝配輔助測量,安裝使用非常輕便的照相用的三角架,方便在現場移動設備同時因為C-TRACKER 與Probe之間沒有任何的機械連接,測量時C-TRACEKR 穩定地安置在工件旁邊,不會受到任何測量過程中的機械沖擊等,所以又具有無以倫比的高重復性,穩定性、靈活性。
完全移動自如
由于此設備是無支撐無支架結構,數據傳輸也是無線的,所以用戶可以自由圍繞著待測工件移動掃描設備。而且,在光學傳感器和測頭把柄上無物理鏈接可避免產生機械磨損。
自動對齊調整(動態測量與靜態測量)
在測量過程中,用戶可使用兩種測量方式:動態及靜態測量模式,動態測量模式是本設備的獨特性能,也即在測量過程中,測量工件與測量設備可以同時移動,不會影響測量精度,也就是說即便工件無法穩定安裝,或者測量環境存在著比較大的震動的情況下,C-TRACKER 照樣可以實現高精度穩定的測量。在動態測量模式下,無需人工進行坐標對齊,通過設置在工件上的標靶點,C-TRACKER 可以始終跟蹤這些標靶點,實時實現坐標動態對齊,可減少人為操作誤差85%,事實上這種動態對齊不會引起精度的損失。
測量范圍擴展Measurement Range Volume Extension-可以擴展到8米測量范圍
無需額外對齊、重建坐標系或蛙跳即可實現測量范圍的動態擴展,利用放置3個以上的45度標靶點,C-Track 780可圍繞待測工件移動重新定位,可自動、連續地對齊坐標系進行測量范圍擴展,測量范圍可以擴展8米,且不損失測量精度
User friendly使用方便,界面友好
這是一款易于學習,直觀的系統,安裝時間不超過5分鐘
用戶可以自行在現場校準設備
每隔一段時間,設備將自動提醒用戶設備是否需要校準,校準是通過設備自帶的標準碳素纖維校準棒進行,在五分鐘內即可完成校準過程。省去了每年一次將設備發回原廠進行校準的耗時費力。
軟件:軟件包括設備專用軟件HPS和測量軟件
HPS軟件:主要實現設備的校準,測頭校準,建立動態參考系,測量范圍擴展等等設備功能。
測量軟件,可以匹配通用的三維測量軟件如Powinspect,U-log軟件
軟件功能一般包括:
幾何尺寸形位公差的測量。
幾何特征的測量,包括:平面,圓,橢圓,圓錐,圓柱,圓弧,直線,圓槽等特征的測量。
幾何尺寸的測量,包括:長度(點點,點面,面面,線面等的測量),角度。
行位公差的測量,包括:平面度,垂直度,位置度,圓度,直線度,同軸度,平行度等的測量。
構造功能,可以構造出無法直接測量的特征,包括:構造圓,面,線,點,錐,柱,槽等。
坐標系構造功能,包括3-2-1構造坐標系,3個面建立坐標系,3個點,3條線等等方式建立工件所需的坐標系。
讀入CAD數模,并且進行零件與CAD數模比對,輸出多種形式的比對偏差報告
具有多種CAD數模與實際零件的對齊定位功能(PLP,RPS,曲面點,3-2-1)
曲面檢測與檢查
文本報告輸出、顯示和分析偏差
圖形報告輸出
與CAD系統的標準接口(IGES、VDA,STEP,ACIS等)
可以輸出非常完美的數據報告EXCEL格式
應用廣泛
涵蓋整個制造領域,包括冶金金屬加工業、機械制造業、汽車及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性能指標 Infinite Performance Specifications
重量(HandyPROBE) 450克(1磅)
尺寸(HandyPROBE) 204x159x97毫米(8x6.26x3.8英寸)
重量(C-Track 780) 5.5公斤(12磅)
尺寸(C-Track 780) 1089x174x119毫米(43*6.9*4.7英寸)
測量速度 30點/秒
單點精度* 25µm(0.001英寸)
體積精度* 85µm in 7.8m3
58um in 3.4m3
測量范圍 7.8立方米(273立方英尺)
操作溫度范圍 10-40°C
操作濕度范圍 (無冷凝) 10-90%
通用電源 100-240 VAC / 50-60Hz
認證 EN 301 489-1, EN 301 489-3
EN 300 220-1
* 測試方法依照ASME B89.4.22標準
代表性優勢Advantage
1. 測量范圍:可擴展至8米,精度保持在0.085mm內;
2. 測量靈活性:采用無線測頭,結合強大的Metrolog公司U-LOG軟件,可用多種方式建立坐標系,可自由替換測頭,測針,加長桿等等為方便測量;
3. 設備精度穩定性:好!由于采用照相測量技術,設備無機械磨損從而保證精度穩定;
4. 維護方便:設備校準用戶可自己在5分鐘內完成,不必每年返回廠家校準,可減少維護費用;
5. 利用動態參考系,可以方便進行動態測量,具有獨特的測量不穩定件的能力;
6. 自動的收集數據并生成表格和圖形報告;
7. 設備移動后,自動對齊參考系,節省時間,減少人為誤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