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殺菌是微波的熱效應和生物效應共同作用的結果。微波對細菌的熱效應是使蛋白質變性,使細菌失去營養、繁殖和生存的條件而死亡;生物效應是微波電場改變細胞膜斷面的電位分布,影響細胞周圍電子和離子濃度,從而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能,細菌因此營養不良,不能正常新陳代謝,細菌結構功能紊亂,生長發育受到抑制而死亡。此外,決定細菌正常生長和穩定遺傳繁殖的核酸(RNA)和脫氧核糖酸(DNA),是由若干氫鍵緊密連接而成的卷曲形大分子。足夠強的微波場可以導致氫鍵松馳、斷裂和重組,從而誘發遺傳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畸變,甚至斷裂。微波滅菌正是利用了電磁場的熱效應和生物效應對生物的破壞作用,因此,微波殺菌溫度低于常規方法,僅要70~105℃,時間約90~180s。
從圖3可見,微波殺菌要有三個階段,*一階段是迅速升溫,達到預定殺菌溫度,此段宜用較強的均勻能量密度;第二階段是保溫過程,使殺菌物料的溫度處于均衡的過程,第三階段是自然或強制冷卻過程。
2. 微波加熱干燥、殺菌特點
2.1 加熱迅速、均勻
不需熱傳導過程,它能在瞬間穿透到被加熱物料中,穿透深度可達幾厘米,甚至十幾厘米,甚至十幾厘米,數秒到數分鐘就能把微波轉換為熱能。微波具有選擇加熱,將使加熱更均勻。
2.2 節能高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