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細述
質量管理是組織各項管理的內容之一,為實現質量目標,應遵循以下八項質量管理原則。
原則1:以顧客為關注焦點 組織依存于其顧客,因此,組織應理解顧客當前的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要求并爭取超越顧客期望。
組織實施本原則時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a) 了解顧客的需求和期望;(b) 確保組織的目標與顧客的需求和期望聯系起來;(c) 確保顧客的需求和期望在整個組織中得到溝通,并采取滿足要求的措施;(d) 測量顧客滿意程度并針對測量結果采取措施;(e) 處理好與顧客的關系;(f) 確保兼顧顧客和其他相關方的利益。
原則2:領導作用 領導者確立組織的宗旨及方向的一致性。他們應當創造并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境。
領導作用,即*高管理者具有決策和領導一個組織的關鍵作用。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高管理者應建立: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確保關注顧客要求,確保建立和實施一個有效的質量管理體系,確保應有的資源,并隨時將組織運行的結果與目標比較,根據情況決定實現質量方針、目標的措施,決定持續改進的措施。在領導作風上還要做到透明、務實和以身作則。
原則3:全員參與 各級人員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組織獲益。
全體職工是每個組織的基礎。組織的質量管理不僅需要*高管理者的正確領導,還有賴于全員的參與,所以要對職工進行質量意識、職業道德、以顧客為關注焦點的意識和敬業精神的教育,還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a)使全體員工動員起來,積極參與,努力工作,實現承諾; (b)使員工感到他們對自己的業績負有責任; (c)使員工渴望參與持續改進并做出貢獻。
原則4:過程方法 將活動和相關的資源作為過程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結果。
(a)通過有效地使用資源,使組織具有降低成本并縮短周期的能力; (b)可獲得改進的、一致的和可預測的結果; (c)可集中注意改進的機會并按其優先次序進行改進。
原則5:管理的系統方法 將相互關聯的過程作為系統加以識別、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組織提高實現目標的有效性和效率。 這種建立和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方法,既可用于新建體系,也可用于現有體系的改進。此方法的實施可在三方面受益:一是提供對過程能力及產品可靠性的信任;二是為持續改進打好基礎;三是促進顧客滿意,*終結果是組織獲得成功。
(a) 使各過程彼此協調一致,能*好地取得所期望的結果; (b)增強了把注意力集中于關鍵過程的能力; (c)能向關鍵的相關方提供對組織的有效性和效率的信任。
原則6:持續改進 持續改進整體業績應當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目標。
在質量管理體系中,改進指產品質量、過程及體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提高。持續改進應包括:了解現狀,建立目標,尋找、評價和實施解決辦法,測量、驗證和分析結果,把更改納入文件等活動。
組織實施本原則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a) 在整個組織內采用始終如一的方法來推行持續改進;
(b) 對員工提供關于持續改進的方法和工具的培訓;
(c) 使產品、過程和體系的持續改進成為組織內每個人的目標;
(d) 為跟蹤持續改進規定指導和測量的目標;
(e) 承認改進的結果,并對員工通報表揚和獎勵。
原則7: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 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基礎上。
組織實施本原則一般要采取的主要措施
(a)明確規定收集信息的種類、渠道和職責; (b)通過分析,確保資料和信息足夠準確和可靠;(c)資料和信息能為需用者得到;(d)根據對事實的分析,做出決策并采取行動。
原則8:與供方互利的關系 組織與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造價值的能力。
以上是八項質量管理原則的細述,從中可以看出這八項原則包括了一個組織的領導應關注的重點,具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領導作風以及處理內外各種關系的正確態度,其意義已超出了質量管理的范圍,它也可以為總的管理原則提供一種正確的思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