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源
為豆科植物紅車軸草 Trifolium pratense L. 的干燥全草。
【別名】紅三葉、紅菽草、紅花苜蓿、紅花車子、三葉草。
【生藥分布】 多野生于丘陵、山坡、平原,適應性較強,一般土壤都可種植。在海拔500~800m,土地肥沃的輕壤土上種植,產量較高,質量較好;瘠薄干旱地塊生長矮小,產量低。廣泛分布于歐洲,英國諸島和中國及其他國家。
我國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云南等地。
植物提取物
紅車軸提取物由紅車軸草Trifolium Pratense L.干燥莖和帶花葉提取制得,商品提取物通常標化為含鷹嘴豆芽素類8%、20%和40%。紅車軸草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主要用于牛、馬、羊增加哺乳的飼料。紅車軸草起源于歐洲,引種到美國后,早期人們使用花和葉治療濕疹、燒傷、潰瘍、牛皮癬等皮膚病;西方人通常用它的帶花葉來泡茶或放在湯里面,因為它有解痙作用,可用于哮喘和支氣管炎,同時也是抗癌藥。紅車軸草收載入1996年版《British Herbal Pharmacopoeia》(英國草藥典)。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30~80cm,有疏毛。葉具3小葉,互生;葉柄長;小葉卵形或長橢圓形,長3~5cm,先端鈍或凹,基部圓楔形,邊緣有毛茸,細鋸齒;托葉卵形,先端甚尖。花多數,密集成頭狀的總狀花序,出自葉腋,具大型總苞,總苞卵圓形,萼筒狀,萼齒5,尖銳,具長毛;冠狀蝶形,淡紅色或淡紫色;雄蕊10,兩體;雌蕊1,花柱絲狀,無髯毛。莢果小,包被于宿存的萼內,多數含1粒種子。種子腎形,黃褐色或黃紫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