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曝千元可以修復信用污點,你能相信嗎?
說到征信,大家是既陌生又熟悉,征信記錄在現代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比如能不能貸款購房諸如此類。一旦征信出現任何問題,購房就別想了,嚴重者就連飛機、高鐵等出行工具都會被拒絕購票,就連住外出住酒店也會被拒絕入住。
以上只是說的個人信用問題,那么企業呢?話說,信用是企業發展的基石,更是一個城市的“金招牌”。我國的市場經濟建立在信用的基礎之上,良好的信用可以促進市場交易,現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已經納入信用系統,對失信者施以信用懲戒,讓其承受相應的失信成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遭到各種限制,感受到信用懲戒的威力,從而不敢再輕易違約。
假若企業出現信用問題,其實也是可以修復的。信用修復制度,既符合嚴重違法失信企業繼續經營發展的現實需要,又給違法失信企業改正錯誤、恢復信用、重振發展開辟了“綠色通道”,同時使其他企業引以為戒、重視信用、合規守信經營,從而不斷營造守信者暢行無阻、失信者寸步難行的信用監管局面,切實發揮好信用修復制度的激勵引導作用。
其實,并不是任何一個企業提交信用修復的申請,都能獲得通過,有以下情形不得修復信用:一年內有嚴重失信行為的,或一年內有三次及以上較重失信行為的;企業已進入破產程序的;距離上一次信用修復時間不到1年的;5年內信用修復累計滿2次的;5年內同一類失信行為已修復1次的;社會法人接到信用提醒后無故不糾正相關失信行為或者無故不參加約談、約談事項不落實,經督促后仍不履行的;省、市、縣有關部門依法依規認為存在不能實施信用修復的其他失信行為。
在市場化的今天,信用修復的需求很大,繼而衍生了一個龐大的專門從事信用修復的中介群體。但是這一類群體是不合法、不合規,據資料查,該群體是先拉失信人入群,然后確認有需求的人交定金,忽悠交過定金的人交加盟費(近千元),發展有信用修復需求的其他企業,發展一個給一定的服務費。這完全就是一個傳銷的模式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