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粉彩瓷器參拍交易請聯系:楊先生 13632812326(微信同號)
粉彩是在康熙后期出現的,因為是在創造初期,技術不夠成熟,所以康熙粉彩的制作相對粗糙,數量不多,質量也不高,它的表達方式僅僅是在紅色的花朵中運用胭脂紅,其他的色彩仍舊是沿用制作五彩的方法。粉彩在雍正朝得到空前的發展,不是論在造型、釉色還是彩繪等方面,都達到清三代的*高水平。深入挖掘,我們可以發現粉彩實際上出自對琺瑯彩的模仿,從而衍生的一個品種。因為琺瑯彩在制作之初,材料都是從外國引進,其成本極高,因為材料的珍貴,為避免浪費,對工匠的要求也異常嚴格,所以得不到普及。景德鎮的能工巧匠利用粉彩的特性,去追求琺瑯彩的效果,因為成本低,便于操作,粉彩在民間很快普及起來。
雍正粉彩瓷器參拍交易請聯系:楊先生 13632812326(微信同號)
雍正朝粉彩發展的原因
粉彩在雍正朝發展成熟,涌現出大批佳作,這和雍正皇帝個人的喜好也是分不開的。雍正皇帝的審美取向內斂、高雅,該朝的粉彩瓷器表現以寧靜高雅為主。雍正皇帝非常喜歡粉彩,作為帝王,有高于一般人的審美基礎及審美素養,我們從傳世的雍正朝粉彩佳作中在,可以看出雍正皇帝的審美取向高雅精致,同時對瓷器的審美也是非常嚴格的,所以就使得粉彩在雍正朝高度發展,冠絕整個清代。《陶雅》有云:“粉彩以雍正朝*美,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鮮艷奪目。”形容的甚是貼切。
縱觀瓷器的發展史,可以知道粉彩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人們的生活富裕,心態趨于平緩和溫和,藝術捕捉到這種溫和的特點,就在藝術品種顯現出這種溫和,這就使硬彩向軟彩轉化成為必然。粉彩柔和的色彩表現非常符合大眾的審美心理,在色彩的層次上,粉彩抓住了自然界色彩變幻的根本,強調色彩過渡這一基本特征。粉彩在所有的彩瓷中,表現力為*高。粉彩的出現,可以形容為蘇州評彈,低吟輕唱,余音繞梁,非常優美。唐代詩人劉禹錫在《思黯南墅賞牡丹》中這樣形容: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用來形容粉彩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雍正粉彩瓷器參拍交易請聯系:楊先生 13632812326(微信同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