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一代代涂裝工藝的迭代升級,中國涂裝經歷了油漆、水性漆的發展階段,而圣馬斯木蠟油卻另辟蹊路創造了一個“無漆時代”,讓環保、創新再次回歸,當初圣馬斯是如何選擇木蠟油這個領域?又是怎么克服種種技術難關,創造了一個業界的傳奇呢?就讓我們走進圣馬斯創始人劉光君,為你解密圣馬斯的發展背后。
記者:劉總,您好。作為一個創業者,劉總當初選擇研發木蠟油是什么原因呢?
劉光君:我是1998年來到深圳的,因為我學的是化工專業,所以我一開始工作的地方是做油漆的,但是我后來慢慢地發現,同事的健康都受到了工作的影響,還有消費者受到了家裝空氣污染。這時候,我就意識到,這個產品對業內、對市場以及環境來說都不是一個非常友好的產品。
一個是出于對自己的考慮,一個是出于保護消費者的考慮,所以我覺得做化工類的油漆不是未來的趨勢。2006年,基于對整個化工行業的考慮,我想著未來一定要做一個環保類的產品,對自己的健康有保障,對消費者的健康也有保障。
因為我也是這專業的,所以在研發上也找到這樣的渠道,后來就打算用植物油把產品做起來,來源是純天然的,生產過程也不涉及污染,使用之后也沒有隱形危害。
記者:當時決定創業的時候,周圍的市場環境是怎樣的?
劉光君:當時身邊的企業都是做油漆的,油漆增長速度是非常大的,我們涂料行業就有七八千家,大都是油性漆,雖然說今天我們也想著往水性漆和環保漆改變,但這數字大概只有10%。
中國的涂料市場已經到達2千萬噸,要排放的有害物質超過50%,這幾年國家對化工的管制、對環境的治理也日益重視,可以說我們是真正地將環保理念落地執行。木蠟油是通過植物油和植物蠟做成的一種木器涂料,它屬于環保涂料的范疇,因為源自自然,所以是一個完全健康環保的產品。
記者:中國涂料的發展歷史是怎樣的呢?
劉光君:其實中國歷史記載中就是用植物油來刷家具的,在遠古時期,打獵的時候,人們會把樹削尖,接著涂上一層蠟或者煮熱的樹汁,讓樹枝更堅韌,更鋒利。商朝的時候找到了桐油,戰國的時候把生漆和桐油合成了一種比較理想的涂料。后來,這種國漆就慢慢地消失在市場上了,原因主要是施工周期比較長,一般油漆要兩三天,這個要十幾天,桐油的制作也需要時間,時間的增加也是成本的增加。后來,就是油漆發展和應用的時期,但是甲苯等有害物質會對人體產生刺激和危害,接著,水性漆也成為了發展的方向,但水性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