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Z(II)系列盆式橡膠支座是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設計,是原GPZ系列的改進型號,根據交通部JT391—1999《公路橋梁盆式橡膠支座》標準生產的,在原來GPZ系列盆式支座的基礎上,作了較大的改進,主要內容為:
1、支座設計承載力允許*大承載力
GPZ(II)型支座設計承載力以“MN”為單位,允許超載10%。
GPZ型支座設計承載力以“KN”為單位,允許超載5%
2、支座摩擦系數:GPZ(II)型常溫型活動支座,在硅脂潤滑系數下,設計摩擦系數*小取值為0.03,原GPZ型為0.04。
3、支座轉角:GPZ(II)型支座轉角為0.02rad(1°08′),原GPZ型支座轉角為0.01164rad(40′)。
4、地腳螺栓:為了支座更換方便,地腳螺栓設計上作了改進,地腳螺栓旋入帶有內螺紋的底座內,底柱和底板間要墊上厚度不小于2mm的橡膠墊圈,然后一起吊裝到位。因此施工預留孔應按底柱直徑和長度預留。通常:預留孔直徑=底柱直徑×3 預留柱長度=底柱長度+50(50mm)原GPZ型地腳螺栓直接埋入預留孔內。
5、支座外型尺寸:GPZ(II)型支座平面尺寸均比原設計有所減小,高度有些規格作了調整。
6、密封環:GPZ(II)型支座密封環從結構尺寸和材質上作了改進。經改進后的GPZ(II)型支座設計合理、結構緊湊,已達國際水平。
本盆式支座適用建筑高度低,對橋梁設計非常有利,并且造價 相對經濟,非常適用國內大中型橋梁使用。 
粘接修復
橡膠的極性越大,膠接效果越好。其中丁腈氯丁橡膠極性大,膠接強度大;天然橡膠、硅橡膠和異丁橡膠極性小,粘接力較弱。另外橡膠表面往往有脫模劑或其它游離出的助劑,妨礙膠接效果。
用膠粘劑膠接橡膠,具體方法分為熱粘法和冷粘法。
熱粘法是用塑煉未硫化的生膠與被粘橡膠制品一起硫化后實現膠粘,其方法復雜,需要加熱加壓設備,使用不便。
冷粘法就是將配好的膠粘劑,涂于被粘制品的表面,晾置疊合后,放在室溫下固化。當然,適當的加熱有利于縮短固化時間,提高膠接強度。冷粘法簡單易行,且節省能源,是值得推廣的好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