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苓提取物
【植物來源】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植物形態(tài)】豬苓為擔(dān)子菌綱多孔菌科,菌絲特化形成菌核。菌核呈長形塊狀或不規(guī)則球形,稍扁,有分枝干姜狀,表面灰黑或白色至淡褐色,凹凸不平,有皺紋或瘤狀突豐收,干燥后堅而不實,斷面呈白色至淡褐色,半木質(zhì)化。子實體從理于地下的菌核內(nèi)生出。菌柄往往于基都相連或大量分枝,形成一叢菌蓋,總直徑達15厘米以上。菌蓋肉質(zhì),干燥后堅硬而脆,圓形,中央為臍狀,表面近白至淡褐色,邊緣薄而銳,常常內(nèi)卷。菌肉薄,白色。菌管與菌肉同色,與菌柄呈延生;管口圓形至多角形,每毫米3~4個。
【藥材形態(tài)】本品呈條形、類圓形或扁塊狀,有的有分枝,長5-25cm,直徑2-6cm。表面黑色、灰黑色或棕黑色,皺縮或有瘤狀突起。體輕,質(zhì)硬,斷面類白色或黃白色,略呈顆粒狀。氣微,味淡。
【化學(xué)成分】豬苓聚糖1、麥角甾醇、α-羥基廿四碳酸、糖類、粗蛋白等。
【理化鑒別】取本品粉末1g,加稀鹽酸10ml,置水浴上煮沸15分鐘,攪拌,呈黏膠狀。另取本品粉末少量,加氫氧化鈉溶液(1→5)適量,攪拌,呈懸浮狀。
【主要規(guī)格】10:1或按客戶要求
【產(chǎn)品形態(tài)】棕黃色粉末
【功效】利水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