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傳統離合器轉向方式的缺點,卡特彼勒1986年在新開發的D8N推土機上首次使用了靜液轉向,其特點是在橫軸上安裝了一個轉向液壓馬達,當駕駛員推動轉向手柄時,馬達開始旋轉,通過兩側的行星排分別將兩個方向相反的扭矩疊加到兩側的終傳動,從而使履帶產生速度差。
D11N上兩根離合器操縱桿
這種靜液轉向好處很多,轉向時可以不切斷動力,轉向無級平滑,變速箱空檔位置時甚至可以原地轉向。同時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也提高了生產效率。
D11T上的集成操縱系統,注意兩個可以用指頭操作的離合器操縱桿,實現了手不離桿
小松當然也不甘落后,也開發了自己的靜液轉向系統,雖然基本原理相同,但實現上與卡特彼勒并不相同。卡特彼勒使用的是套管軸,技術難度大,加工復雜,價格昂貴,小松則使用一根單獨的軸來傳遞轉向扭矩,相對來說簡單一些。
但由于液壓馬達的限制,卡特彼勒現在使用靜液轉向的*大推土機只是D9T,小松的則是D275,基本與D9T同級。在更大的推土機上,無論是卡特彼勒還是小松都還在使用傳統的離合器轉向。
扒渣機傳動技術的不斷進步也改變了傳統的轉向方式,液壓傳動扒渣機的出現使得左右兩條履帶互相獨立,轉向變得異常簡單,只需使左右兩個液壓驅動馬達轉速不同即可實現轉向,原地轉向也不是問題。同樣的,電傳動扒渣機的轉向與液壓傳動扒渣機無異,只是液壓驅動馬達換成了電驅動馬達。但目前無論液壓傳動扒渣機還是電傳動扒渣機都不可能做很大,所以在世界*扒渣機等仍然在使用離合器轉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