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7月開始,南京珠江路小學學生孫繼凡通過走訪、查閱資料等方式,對我市遺存的江南壁畫進行研究,歷時3個多月,用文字和圖片撰寫出一份調查研究報告,并提出了多項保護建議。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小時候的興趣愛好,即便不能發展成他今后的奮斗目標,也會成為縈繞其一生的記憶。繼凡這樣的孩子充滿興趣并投入巨大精力研究南京的文化遺產,自然會在他及同伴身上打上文化烙印,并根植于內心。西安手繪培訓學校小編認為:從小教育孩子,發掘還在的潛在能力。培養孩子的獨特興趣愛好。不僅對其個人是一場經歷也是一場鍛練。
明城墻和梧桐樹之所以能成為南京人的鄉愁,原因就在于南京人打小就生活在梧桐蔭里、明城墻畔。正是這種平常日子的浸潤,讓明城墻、梧桐樹、南京白局、昆曲、秦淮花燈等南京的文化遺產,像柴米油鹽醬醋茶一樣,以生活必需品的方式,活在每個南京人的生活中。從這個意義上說,讓南京的文化遺產“活起來”、“現出來”,不妨從孩子做起,創造條件讓他們參與到各種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化傳播中去,讓文化遺產進入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潛移默化的文化滋潤不但會涵養出他們的文化素養,更會讓南京的文化遺產以人為載體,得以傳承和傳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