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商業機構從事夏令營服務的業內人士介紹,為追求賺錢效應,很多商業夏令營都是臨時組班子上馬,不考慮學生的心理、生理、智力特點,哪種項目容易賺錢就推哪種,導致開發出來的產品針對性不強,無法達到許諾的效果。
而關于公辦校極少涉及的貴族游學夏令營,該業內人士說,由于游學背后的高額利潤,近年來游學夏令營呈井噴狀態,游學本該介于游與學之間,行程安排上應該貫穿語言學習、參觀游覽、文化交流、短途旅游等內容,建議家長在選擇時,還要從課程設置中游和學的比例、當地接待運營團隊,以及隨隊師資經驗等多方面考量專業性。
又到寒假,不少學生趕在春節前,海外游學只游不學,前往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國游學。
要價數萬元的海外游學,似乎從來不必擔心無人問津。參加海外游學/的學生究竟學到了些什么?面對良莠不齊的游學產品,家長該如何選擇?
“游學”逐年升溫
近年來,伴隨著留學潮與移民潮,中國悄然興起了游學潮。統計數據顯示,國際游學從2005年逐漸興起至今,每年市場增長率高達40%~50%。
中國決勝網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游學市場規模達60億元,且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預計2015年海外游學人數將超過40萬人,市場規模近百億元,參與人群也開始從大學向更低齡化階段和成人等發展。
“今年,光寒假游學團的人數就超過了去年寒暑假的總和。”一家教育機構的負責人用“暴增”來形容游學市場的發展。他告訴《青年參考》,該機構今年寒假的英美熱門游學團均價在兩三萬元,3個月前就被預訂一空。
據他介紹,今年參加游學的人主要是初中生或暫時沒有高考壓力的高一學生。雖然出國游學對申請國外大學沒有直接幫助,但在游學中可以參加一些成熟的社區志愿者項目,還有類似于模擬聯合國的活動,對提升素質、增加社會實踐經歷都有好處,而這些是國外名校看重的。
與普通旅游線路相比,動輒數萬元的游學線路到底有什么不同?
北京樂游樂學網的工作人員介紹說,游學和旅游是不同的概念,前者以學習和體驗當地文化為主,行程中會安排學生到當地學校上課,部分游學項目還會安排學生在當地居民家中寄宿,因此費用較高。而旅游走常規線路,以游玩為主,住宿在酒店里,旅行社通常與這些酒店有協議價格,因此成本比游學低。
在歐美同學會會長王輝耀看來,中國國際游學市場日漸火爆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人們生活在日益全球化的時代,中國已成為全球制造中心和全球第二大對外貿易國,具備國際視野對個人發展很重要;另一方面,中國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讓越來越多的人有條件去游學。
“燒錢”還是“有所得”?
如果用一個詞概括自己的游學經歷,蕭輝*先想到的兩個字就是“燒錢”。
兩周前,在北京城郊一家國際學校高中部就讀的蕭輝,和十幾名同班同學一起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美國寒假游學團。這段為期15天、要價6萬元的行程并未給蕭輝留下多少美好的回憶,反而被“走馬觀花”的行程搞得有些失望。
“錢花了不少,東西卻沒怎么學到。”蕭輝對《青年參考》說。在他看來,這段“美國游學之旅”有些名不副實——行程中,學校著力宣傳的“體驗正宗美式教育”、“觀摩美國名校課程”的內容屈指可數,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旅游和購物上了。
“我們先去舊金山、洛杉磯,然后一路向東,去了紐約、波士頓。”他說,“期間只在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聽過兩次有關如何申請美國大學的演講。其余時間不是在參觀景點、逛奧特萊斯,就是在趕往這些地方的路上。 |
 |
|